搞培训、提素质,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打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一项项紧扣实际的务实举措,为我省组织工作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着力打造干部教育培训品牌,围绕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我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先后有969名省管干部和县(市区)长参加了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集中轮训工作。举办各类主体培训班123期,累计培训各级干部6669人次。
组织实施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扬“认真”精神,突出领导示范,力抓整改落实,教育与实践并重,纠“四风”与建制度并举,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突出选优配强“一把手”,各地各单位有针对性地选拔使用了一批政治上强、懂经济、善管理、重党建的优秀干部担任党政正职。各地改进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方法,把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生态保护等指标和干部作风方面的表现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效发挥了政绩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注重干部实践锻炼,选派80名干部赴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及对口支援省市挂职锻炼,选派179名各层级后备干部在省内开展双向挂职锻炼,为玉树灾后重建选派134名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各级组织部门坚持把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的表现作为考察干部德的首要标准,让德真正成为干部选拔的“硬杠杠”。 省委组织部建立干部工作务虚制度,探索无任用干部考察制度,简政放权完善干部宏观管理机制,修订干部职务名称表,制定领导干部双重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有力促进了干部管理工作科学化。着眼于解决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干部队伍管理机制的意见》,并细化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青南藏区乡镇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公开招聘退伍军人到青南地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面向全省基层村(社区)干部和企业生产一线职工公开考录乡镇(街道办事处)机关公务员;首次面向清华、北大定向招录选调生。
严格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全省近1.2万名干部职工对新选拔任用的干部进行了民主评议;组织9600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报告2012年度个人有关事项;对14名离任的市(州)、县(市区)及省直单位“一把手”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组织开展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州县乡村四级党组织召开“维护稳定、反对分裂,深刻揭批达赖集团分裂势力本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决同十四世达赖集团作斗争。
各地各部门切实落实村(社区)运转经费和社区“两委”成员报酬动态增长机制,村和社区工作运转经费及社区“两委”成员报酬大幅度提高。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各级干部建立联系点8960个,联系户10874户,直接服务群众47万余人。组织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选派省州县乡5000余名干部入乡驻村帮助工作。坚持抓好“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5.42万户22.29万农牧民直接受益。开展省直机关单位第三轮包企组建非公企业党群组织工作,规模以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都达到了应建必建、能建全建。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严把好党员入口关,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进一步纯洁党员队伍。
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力度,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办法》,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同时加大以培养创新创业团队为主的人才“小高地”工程的推进力度,选派20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外地开展为期1年的学习研修,培训各级各类人才1020名。积极主动开展引才引智工作,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为吸引、留住和用好高层次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