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济规模并不太大的三亚市来说,这一比例无疑会让公众疑惑:如此大规模发放物价补贴会否影响三亚的其他财政投入?这样做仅仅是补贴不断上涨的物价吗?
刘锡安解释称,三亚市发放物价补贴的标准,除了要考虑本地物价水平、居民收入情况,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财政的可承受能力。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三亚发放的物价补贴跟随地方财政的收入不断增长,第一次发放的物价补贴仅有9200万元,2011年发放物价补贴2.81亿元,2012年发放3.48亿元,2013年发放4.46亿元。
三亚市财政局如何将一笔一笔的补贴发放到每个居民的手中?刘锡安介绍说,三亚市财政局并不直接负责每位居民信息的收集,流程是由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收集居民及其银行账号信息,上报至镇政府审核,再汇集到三亚财政局建立的数据库平台,财政局将资金、数据交由银行,银行再将物价补贴发放到居民的银行卡。
为保证居民数据准确,杜绝少补或多补的情况发生,今年的第九次发放物价补贴,三亚市作出了新规定,这次物价补贴发放所有人员需要重新采集数据,符合申报条件的城乡居民要及时关注三亚市财政局直补系统平台的消息,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所属归口进行申报,逾期不予受理。
刘锡安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三亚是海南省内唯一连续5年向全民发放物价补贴的城市,与其他地方多向低收入人群发放补贴相比,三亚发放物价补贴面向全民,连刚出生的婴儿只要符合条件的都有补贴,补贴资金统筹财力后每年纳入预算,经人大批准,已做到了常态化,成为三亚民生的最重要保障内容,全体居民因此可以共享三亚市的发展成果。
对于个别网友认为发放补贴不如用来建公共设施的建议,刘锡安回应称,发放物价补贴并未影响三亚对当地其他民生项目、公共建设的投入,物价补贴仅是三亚大民生投入的一小部分。
《海南日报》的报道则显示,从2008年的8.5亿元到2012年的49亿元,三亚民生项目支出年均增长63.1%,4年内民生投入翻一番。这些民生项目涉及医疗、教育、养老保险、保障性住房等,体育馆、市图书馆、自助图书馆、乡镇社区数字影院等公共设施也完全因为这些民生项目支出才建成使用。
三亚市民邢先生说,这几年,自己的银行卡每年都会收到两次物价补贴,一年比一年多,三亚的物价这几年也一年比一年高,有了这些财政补贴,个人承担的部分会缓解不少。
在三亚开诊所多年的医生杨铸参加了当地的医保、社保,每年同样可以作为外来务工人员领到物价补贴,这些补贴与开诊所收入相比虽然很少,但杨铸认为,自己作为外地人,已融入到三亚的城市发展中,物价补贴不多,却可以感受到作为三亚市民的一份温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