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多策并举、多方给力,以打造“现代丝绸之路”、实现互联互通为重点,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互利互惠,推动开发投资、商品贸易、能源合作、人文交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开放、大合作格局。
第一,推动区域贸易合作。积极推进经济带周边国家共同制定经济带发展中长期规划,勾画本区域未来发展目标,明确各主体利益和责任等。加快自贸区和投资协定双边及多边谈判进程,寻求建立中国和中亚、中欧各国自由贸易区,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欧洲的技术与产业优势,中国的资金与市场优势,使得中欧双向投资有可能成为双方经贸合作的亮点。通过关税互惠,货物、资金以及人员的自由流通,提升本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形成亚欧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完善交通网络体系。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可考虑完善国际道路运输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国家之间陆路、水上和陆水联运通道的布局研究;积极推进国际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国际物流节点建设等,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第三,构建有效协调机制。可考虑本着求同存异原则,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各项务实合作,共同打造一个高效率的一体化经济区,最终实现各自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执笔:钱国权 杨光宇 汪晓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