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无忧体现教育公平
丹麦在教育上贯彻完全平等的精神,而非象牙塔似的教育模式。丹麦的教育不仅满足培育社会精英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平衡社会功能,将普世价值观植入民心。丹麦学校不选模范生,十二岁以下没有成绩单,老师与家长鼓励孩子发展天赋,不鼓励相互比较。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不仅如此,读书还有补贴。
早在1814年,丹麦便在世界上率先确立了七年国民义务教育制,领先英、法、美等国。十九世纪初,格伦特维倡导设立民间学校,主张教育的精神是要创造“自由而平等之人”,不但废除入学与毕业考试,也开放学校大门,让全民皆可入学。他认为,只有让民众受教育,使全民有文化,国家才能发展,才能实现国强民富。他推广“人生启蒙”的观念,提倡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学校,让农民在农闲时间能接受历史、人文及科技等广泛知识的教育和熏陶。
民间学校的办学理念在丹麦全国上下得到迅速传播,并传播到挪威、瑞典等其他北欧国家,甚至远及英国和美国。如今,丹麦境内共有约100所民间学校。这些学校并不教授具体的生存技能和系统性的专业,而是让你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社会共处,如何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这些课程是人生必修而一般学校又不设置的。在这里,从青年到耄耋老者都能找到自我学习的机会。
此外,丹麦政府强调再就业培训,积极帮助和督促失业者尽快返回劳动力市场。公司职员并不是简单地在就业与失业两者间循环。一旦失业,他们往往进入再就业计划和终身教育体系进行培训。虽然失业在任何情况下都让人沮丧,“失业意味着失去生活来源”这是个普遍的“真理”,但丹麦人对失业无所畏惧,他们的失业津贴全球最高,能达到原工资的90%。在他们看来,失业还意味着去上学,提升自己的技能,在更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寻找更好的工作。
职业观念平等 贫富差距小
丹麦是全球税收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个人所得税率超过40%,最高可超过60%。与此相对应,政府向民众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广泛福利,人人享受免费教育和免费公共医疗,即使是普通民众也不会因为生、老、病、残等原因而丧失正常生活水平。
(图片说明:2014年6月1日,儿童们在哥本哈根的蒂沃利游乐园内表演彩装游行。)
丹麦人相信不论士农工商,职业无贵贱之分。他们不会因为哪个职业赚钱多而去选择专业,也不会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对他们而言,工作和学习都是从个人兴趣出发,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因材施教的教育,不仅是那些有天赋的人。根据联合国2006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丹麦贫富差距排名世界倒数第二,仅次于阿塞拜疆,在发达国家中是全球最低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