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活动也需要“望闻问切”

教育实践活动也需要“望闻问切”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法并用,逐步深入查病因。教育实践活动中更要如此。真正查摆出问题,真实了解人民群众之所思、所想,对症下药,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望”群众神态,掌握群众思想脉络。“望”即察群众之言,观群众脸色,了解群众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现状。“望” 群众脸色是喜形于色还是怒形于色,从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防范于未然。领导干部要牢记发展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道理。“深怀爱民之心”,领导干部要走出高楼,走出深院,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田间地头去,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思想脉搏,搭起党和政府与广大群众连心桥。

“闻”群众意见,畅通群众建言渠道。“闻”即听群众最真实的话、最真诚的意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只有实地走访基层,做到面对面“听”、敞开门“收”、邀群众“提”,“身”入群众,倾听群众的真心话,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真正的把情况摸上来,才能找对“病”的根源,帮助群众解开“疙瘩”, 释疑解惑,消除怨气,为对症下药提供依据。

“问”群众疾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问”即问群众的苦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倾听人民呼声,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员干部要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头,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履行我们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

“切”群众症结,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切”即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知易行难,“知”是基础是依据,“行”是根本是关键;领导干部不能只满足于“知”, 更要重于“行”,用行动解决实际问题,到群众反映问题最强烈的地方去,体察疾苦,摸清症结,把问题看透,找准切入点,治标治本。凡群众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立即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创造条件、逐步解决,保证活动实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