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耻而后勇实现大变革
1894年的中国是一盘散沙,甲午一役让一部分优秀儿女知耻而后勇,在中国大地上拉开了最为剧烈、最为急促的大变革。启蒙、自强与救亡,汇聚成时代主旋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历史鸿篇巨制次第展开。其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相继走上历史舞台,都以不同形式回答了甲午之耻。
孙中山知耻。1894年6月,时年28岁的孙中山,将八千余言的《上李傅相书》转呈李鸿章,直指器物层进不足以胜西洋。结果不被采纳。3个月后,黄海海战失败,孙中山愤然长叹:“知清政府积弊重重,无可救药,非彻底改造不足以救亡。”当年底,孙中山赴美成立兴中会,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1911年,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古老的中国告别专制,走上共和之路。
毛泽东知耻。上世纪60年代,他谈到中印领土争端时斩钉截铁地说:“不能做李鸿章。”这个出生在甲午战争前一年的湖南人,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这一“甲午产儿”组织开始,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精神崛起之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最终实现民族独立与阶级解放。究其一生,毛泽东从来不曾忘记甲午。年轮转过一甲子,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场。毛泽东以“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的胆魄,敢于同世界最强国交锋,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生生从鸭绿江畔赶回“三八线”。毛泽东知耻而后勇,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抗美援朝打出的精神高地让世人景仰,让对手从此害怕“毛泽东化”。这是毛泽东给中华民族留下的精神遗产,至今仍让我们享用。
邓小平知耻。在事关民族荣辱的原则问题上,从来不让步。1982年,面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不愿把香港主权归还中国,邓小平断然作答:“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中国人穷是穷了点,但打起仗来不怕死!”那一刻,他一定想起了甲午战争带给中国人的耻辱!
在人类历史上,穷兵黩武的民族一个接一个冒出来,但基本上是昙花一现,要么没落消亡,要么回归正途、涅槃重生。似乎,日本在二战中的惨败使武士道精神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千年形成的基因怎么可能轻易变种!看看今天日本政要和国民对靖国神社的顶礼膜拜,就知道武士道精神仍未消亡,也没有改邪归正,随时可能掀起西太平洋的惊涛骇浪。
中华民族的崛起是精神的崛起。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武士道精神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武士道,服力而不服理,借用别人的力量战胜它,它仍然是心腹之患;只有用自己的力量彻底战胜它,才能真正臣服于你。怎么应对武士道?还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那句话长中国人志气:“什么他娘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什么武士道,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就是要有点李云龙这种“亮剑”精神。
今天,中国人有些健忘,当年日本人杀中国人如羊,现在中国人以用日本货为荣。再健忘,有个反复出现的历史规律总得记住:每当中国经济繁荣,就引来日本的贪婪,这种贪婪从来没有因为中国忍让而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武士道精神从来没有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这个传统。而今,日本海上自卫队兵不满6万,敢言“3小时结束下一场中日海战”。面对狂人狂言,精神懈怠的危险早在我们眼前,“太平官”“庸官”“昏官”“贪官”为数不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见怪不怪,一切都与甲午战争之前似曾相识。君可知耻否?(军事谊文出版社副总编辑 王毅)
王毅简介:
军事谊文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经济与社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出版理论研究《破解名企业DNA——中国企业软实力建设》,摘编《刘亚洲国家思考录》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