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正言行,把基层当镜子——
修身为范当好“形象大使”
基层是一块沃土,也是一面镜子。
“从基层官兵身上,不仅能感悟真谛、打动心灵,而且能看到自身差距与不足,找到需要弥补的东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许多军队新闻工作者都谈及这样的感受。
今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了一些地方媒体记者利用采访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规违法行为。这让军队新闻工作者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一些不良风气对新闻界的影响日渐加剧,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也经受着各种考验。
打铁还须自身硬。军队新闻媒体形成共识:转作风,不但要用真心见行动走基层,丢掉架子问计官兵,弯下身子倾听兵声,还要拿出勇气多些硬气,挺直腰板抵制歪风邪气,当好“形象大使”,修身为范弘扬主旋律!
“优良作风是搞好新闻宣传、聚积强军正能量的重要保证。”今年4月,解放军报社社长、总编辑署名向全军军以上单位主要领导发出公开信,表示进一步加强报社采编人员教育管理,希望部队给予有力支持和监督。同时,在刊稿用稿上注重版面导向,坚持优中选优,规定“一版头条稿件报道一线作战部队和中心工作的比例不低于80%”,并在军综网上开通直达内部采编系统的传稿平台,方便部队官兵远程投稿,设立所有编辑都能看到的公共稿库,为好新闻脱颖而出提供好平台。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台《转作风改文风八项措施》《杜绝以稿谋私的五项规定》等制度规定,并通过定期回访听取部队反映,接受官兵监督,全力纠治采编人员作风漂浮、自律不严等问题。
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一方面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经常性教育,另一方面针对节目播音主持人身份的特殊性,修订了《军事电视宣传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对播音主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审批、监督、惩戒等情况进行了细化和规范,并完善了播音主持人、编辑记者绩效考评制度,推动作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以问题为导向,中国军工报社从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能力素质、严肃新闻纪律等8个方面入手,广泛开展“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自身言行”活动,从严执纪治松软、责任追究治漂浮,制订出台《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
火箭兵报社把作风建设作为“正本工程”来筹划,当作“基因工程”抓落实,组织开展“乐为强军作奉献、甘为他人做嫁衣”大讨论,对问题层层剥皮见骨,引导编辑记者由表及里、由思想到行动给自己“照镜、洗澡”。
“作风建设是块难打的铁,只有自身过硬,才能改得实、打得好。”战旗报社副社长刘励华如此感言。今年,他们硬起手腕纠治下部队采访接受吃请、住地方宾馆等具体问题,并在政工网上公布监督电话,接受部队官兵的监督。
近一段时间,在云南鲁甸地震报道中,许多军事记者第一时间奔赴一线,记录动人场景,摄下温暖瞬间,推出一批饱含真情、触动心灵的好报道,展示了军事新闻媒体面对突发事件及时高效的反应力、突击力和传播力,于灾难中凝聚起伟大的中国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无论在基层一线,还是在编辑部,形象就是传播力、就是影响力。转作风,军队新闻战线不仅仅“在路上”——
一年来,广大军队新闻工作者把所在媒体当作展示形象的窗口,从日常行为严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方面,立说立行,善作善成,不搞特殊,以优良作风正身践行,当好“形象大使”。
转作风,树形象,行动才最有说服力。转作风,军队新闻战线也不仅鼓与呼,更重行动——
一年来,广大军队新闻工作者大力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虚功实做,以求实务实之风把工作落实到基层,回答官兵思想困惑,帮助解决现实问题。
如今,一条条深化作风建设的举措落地有声,赢得了官兵的认可,拉近了新闻战线与基层一线的距离,使广大军队新闻工作者加深了关于“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思考,坚守新闻人的操守追求更加自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