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基层好比买鞋子,不穿上走一走永远不知道是不是合脚
为了让基层官兵都能喝上放心水,某师政委王洪斌扎扎实实跑了3趟“往返跑”。
第一趟是年初,王政委在驻地远离师部和城区的某团蹲点时了解到,该团官兵生活用水难以自给自足,特别是雨季,团里抽取的水水质不佳,饮用水只能靠地方商贩供应,既不便于管理,又存在一定隐患。他把这一情况带回了机关。第二趟,经过研究论证和招标后,王政委专程赶到该团把关净水器安装。第三趟,净水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他又走进连队收集意见,并据此调整供水和储水数量。
有战士说:“为了解决基层饮水难题,政委的脚都快跑起茧了。”王政委却很是欣慰:“只要官兵满意,磨多少茧子都值!”
今年夏天,该师准备给直属分队添置一批风扇。要是以往,机关买完风扇装上就完事了;这次不同,保障部领导硬是跑来实地睡了一宿,结果发现试装的摇头扇扫风范围不广,风力也不大。于是,他们把摇头扇换成了风力大、马力足的牛角扇,并且将风扇安装位置统一上移10厘米,让房间的每个角落都能凉风习习。
官兵告诉记者,如今,亲力亲为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习惯:检查高层楼官兵生活条件时,他们总要打开龙头看看水压够不够;批评战士不爱参加集体文体活动前,先体验一下连队的娱乐活动是不是足够吸引人……
“服务基层就好比买鞋子,你不穿上走一走,永远都不知道是不是合脚。”王政委表示,多一点亲身体验,为基层办事就会越来越实、越来越赢得兵心士气。
把“笼子”扎严实、通上电,才能让人心生敬畏不逾矩
风气好不好,关键看用人。听说某旅新任命了17名基层干部,记者决定一探端倪。
新上任的六营副营长赵喜良坦言,命令公布前心里确实挺担心:“符合晋升条件的正连职干部太多了,听说有的干部还有‘背景’……”结果呢?旅党委机关将符合条件的人选按照综合考核成绩排名,赵喜良位列第一,顺利晋职。
“赵喜良个人素质全面,所带连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符合旅党委制定的干部任职‘五个优先’规定。”该旅政治部主任李松林告诉记者,“过去,通过各种途径递来的‘条子’确实带来一定干扰。现在,旅党委制定了‘五个优先’‘三个不选’等多条硬性规定,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这次干部调整,旅里严格按照规定流程组织实施,任用结果官兵都比较信服。”
此话不假,记者特意采访了此次落选的5名干部,得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回答:条件标准、综合成绩都摆在那,该用谁不用谁,确实一目了然。
不仅选人用人如此,只要涉及用权,这个旅都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前不久,全旅军人大会上公开处理了两件事:一名机关干部因为帮组织军事训练月度考核的战士“打招呼”,被勒令作检查;某副食供应站因为供应的蔬菜质量出现问题,被旅里依据规定和合同处以6000元罚款。
“此前,供应站的经理拿着礼品想找常委说情,可是找谁都没用——因为制度在那摆着呢!”旅长茹雷认为,“把‘笼子’扎严实、通上电,才能让人心生敬畏不逾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