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还不高,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专访时曾就自己的执政理念畅谈感受:“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1、“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强调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凝聚共识很重要,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中国梦既不是虚无飘缈、遥不可及的,又不是你说你的、与己无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和每个人的梦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中国人都愿意为这个梦去付出、去奋斗,去加油助力、添砖加瓦。
习近平深情阐述中国梦。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强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实践证明,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则把他放在台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合法性”,是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秉持得最一贯、践行得最坚决的大原则,是习近平执政理念中的核心思想。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在东坝头乡张庄村看望85岁老人张景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3、“在大的问题上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强调稳中求进、事缓则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摸着石头过河,重大改革措施必须加强可行性研究,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积小胜为大胜,以节约执政成本,减少震荡。“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蹄疾而步稳”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重要思想。
4、“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强调政贵有恒、弛而不息,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干事需要干劲,更需要韧劲;需要动力,更需要定力。“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要不折腾,不“翻烧饼”。习近平总书记说,“大国政贵有恒,不能朝令夕改,不要折腾。今天喊这个口号,明天换那个口号。这不叫新思想,而叫不稳当”。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基本要义。
2013年3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