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的陆续发布,外界对于中国经济的关注再度升温。这些对中国经济现状和走向的分析与评论,呈现出迥异的结论:有的宣扬中国经济会发生“硬着陆”且即将“崩溃”;有的通过种种计算认定,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内就将全球第一;也有的看好中国经济,但指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种种观点,不一而足。
鉴于分析家们的角度、方法或是目的不同,我们想要厘清这些观点中的是非殊为不易。不过,这也引导我们思考一些问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究竟是怎样的?贡献有哪些?世界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壮大?简而言之,我们需要掂一掂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
掂分量,自然要先看数据。从总量来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68845亿元,占全球GDP比重达到12.3%,2010年以后稳居世界第二。从影响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项测算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27.8%,美国则为15.3%。
日益繁荣的中国,在市场、投资、增长乃至合作方面,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中国机遇。对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今年年初的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就曾向外界作过解读:在全球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中国的市场吸纳力在不断扩容,2013年购买2100多万辆汽车,超过了全球汽车销量的25%。中国的年进口总额已经接近两万亿美元,预计今后5年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在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题背景下,中国企业成为国际投融资新的生力军。今年前9个月,中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对外直接投资749.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4%,在G20国家中继续名列前茅,而且这一增长是在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进程中实现的,是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增长。据推算,只要中国保持7%的增长率,就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在全球经济增长举步维艰的背景下,中国新一轮改革将维护开放型的世界经济和自由贸易体制,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