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从经济学角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经济是否平等更为人们所关注。经济平等的价值观,首先涉及经济制度和经济权利平等,然后才是机会和结果平等,因为制度和权利安排往往决定市场竞争机会和结果是否平等。在当代西方社会,劳动者与资本家、中小资本家与垄断大资本家之间,由于占有生产资料的状况不平等,劳动者对生产过程的自主安排和自由意志实质上被剥夺了。劳资主体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差别,还会导致劳资双方在工资议价能力上的差异,致使西方罢工和抗议不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汲取西方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平等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促进良性竞争;同时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实现最大程度的实质平等。

社会主义公正在经济上主要体现为产权制度的正当性、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和调节制度的有效性。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不公,通常被归结为规则不公、起点不公、机会不公和结果不公。例如,不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和劳动合同法等,就会导致处理和协调经济关系的不公正。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用统计史料证明美国等国家财富和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呈现一种“世袭资本主义”特征,而多党竞选制的各届政府均没有改变这一格局。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贯彻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底线思维”,力避陷入西方产权和分配不公的窠臼,在实现经济公正的同时提高微观经济效率和社会整体发展绩效。

法治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进程逐步加快,基本建立比较完整的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经济领域法治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比如,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以知识产权输出为特征并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共同掌控经济全球化,因而我国知识产权法治完善应当具有“以保护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的国际竞争性战略思维,以高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纵观世界,即使同样实行法治的国家,在立法和司法的战略方针和具体举措上也有重要差别,并显示出不同的治理效果。可见,我国经济建设应在强调法治的一般框架下,注重知行结合,以提高综合治理效果。

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科学界定社会成员进行经济活动的行为规范

公民个人价值观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重要意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都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效有序运行的前提。

国家整体利益与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息息相关。在经济活动中倡导爱国主义,对于社会主义中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目前存在的一些现象说明爱国的价值观还须强化。比如,在引进或代理外资、外国商品和外国服务的过程中,不顾中方的应有权益;在以往稀土出口、土地批租、开发区建设、税收等方面的对外经济交往中,有的只顾本人、本单位、本地区和本部门的狭隘利益,而罔顾我国国计民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克服这些不良现象,需要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深刻认知和践行爱国的价值观。

敬业是每一个工作岗位都需要的重要品质。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敬业这种品质比一般的知识和技能更有意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一个明显改观就是各级干部的敬业精神得到加强,并且带动广大群众爱岗敬业。经济领域存在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现象,均与偏离敬业观有关。在经济战线树立先进部门、先进企业和先进员工敬业典型,是倡导敬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经济活动主体诚实、讲信用,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最佳途径。西方经济学主张的“自私经济人”观念和理论,片面强调经济活动中人的利己一面,否认社会人本身含有的“利他”一面,实质是倡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落后观念。显然,如果道德观扭曲,唯利是图盛行,势必造成经济生活中机会主义行为增多,导致经济违规和犯罪现象频发。我们应弘扬中华传统义利观的精华,从观念、制度和奖惩等多方面着力,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净化经营环境,改善市场秩序,形成诚信的良好道德氛围。

友好和善意是经济合作、良性竞争和协调关系的助推器。不论是在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中,还是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个人及其所属组织都应具备友善的素质,否则,短期和孤立地看似乎会获利,而长期和综合地看必然弊大于利。俗话说的“老实人不吃亏”“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道理。经济协作和竞争力既与智商和智慧有关,也与情商和态度密切相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协作产生新的生产力”。长期良好的协作离不开经济行为的友善。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与人为善”,我们对友善的传承和践行应该比西方更好。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