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及其特征

讲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和本质特征之后,我还要讲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及其特征。这同样是涉及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和本质特征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极为关注哲学的批判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这就是说,哲学必须具有批判性,而且这种批判要同对现实的批判、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就是说,辩证法的批判锋芒所指,就是现存事物,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其目标就是改变世界,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马克思为什么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批判的哲学”,称为“批判的世界观了”,也就不难理解,马克思为什么把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联系在一起了,同时,也就不难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把马克思的辩证法称为“实践的辩证法”“革命的辩证法”了。

马克思的哲学批判并没有停留在“纯粹哲学”的层面上,而是把哲学批判和政治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结合起来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形而上学就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或者说,是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发挥其政治功能,从而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辩护和服务的。形而上学之所以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因为形而上学中的抽象存在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抽象统治”具有同一性。所以,在马克思那里,哲学批判进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展开意识形态批判。在这种双重批判中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客观认知某种规律的知识体系,而且是批判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我们不能从西方传统哲学、“学院哲学”的视角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应当从哲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批判的视野,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新的实践出发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不仅与意识形态批判密切相关、融为一体,而且同资本批判密切相关、融为一体。在马克思看来,无论是哲学批判,还是意识形态批判,都应延伸到对现实生活过程的批判。这是因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这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在马克思的时代,对现实生活过程的批判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也就是资本批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这样一个观点,这就是,“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正是资本,使人与人的关系采取了一种物化的形式,以致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表现为物对人的支配关系。资本不仅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不仅改变了与人相关的自然界的存在属性,而且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形态;更重要的是,资本本身就是一种有机体制,这种有机体制向总体发展的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这就是说,正是资本使资本主义社会总体化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利”。这就是说,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规定、存在形式和建构原则,并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建制。一言以蔽之,资本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和最高的社会存在物,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真正的主体和灵魂。

我讲了这么多,实际上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什么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以商品为起点范畴,以资本为核心范畴展开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本质上是一种存在论或本体论意义上的批判。换言之,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是通过资本批判实现的,是通过商品拜物教批判、货币拜物教批判和资本拜物教批判实现的。正是在这种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扬弃了抽象的存在,发现了现实的社会存在,发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以物化方式而存在的秘密,并透视出人的自我异化的秘密所在,从而把本体论和人间的苦难与幸福结合起来了,使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得到了本体论证明。我们既不能从西方传统哲学、“学院哲学”的视角去认识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也不能从西方传统经济学、“学院经济学”的视角去认识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实际上,马克思的资本批判是经济学和哲学的高度统一。

阿尔都塞在《读〈资本论〉》中表述过这样一种见解,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不仅存在着哲学的维度,而且意味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严格表述所不可缺少的哲学概念的产生。阿尔都塞的这一见解是正确而深刻的。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更大的概念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反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只有在同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关联中才能显示出来;而无论是哲学批判,还是资本批判,都只有在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更大的意识形态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就这种批判代表一个阶级而论,它能代表的只是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在我看来,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高度关联、融为一体,这是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存在方式。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由此,我想到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维多利亚时代”,距今已经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因而过时了。这是一种傲慢与偏见。我们不能仅仅依据某种学说创立的时间来判断它是不是过时,是不是真理。新的未必就是真的,老的未必就是假的,时髦的未必就是真实的,走马灯一样更换本身就说明有问题。我们都知道阿基米德定律创立的时间很久远了,但今天的造船业无论多么发达,都不能违背这条定律。如果违背了阿基米德定律,造出的船无论技术多么先进,无论形式多么豪华,无论多么“人性化”,都不可能航行,如航行必沉无疑。一门学科、一种学说是否过时,是否具有当代意义,关键不在于它创立的时间,而在于它是否发现和把握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它所提出的问题的广度与深度,以及是否具有“本质性的维度”。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深刻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出的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类解放的问题仍然契合着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超越了19世纪这个特定的时代,并具有内在的当代意义。20世纪的历史运动,资本主义的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改革,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解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使不同国度的学者们不由自主地把目光再次转向马克思。从一定意义上说,在伦敦海洛特公墓中安息的马克思,比生前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埋头著述的马克思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讲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马克思仍然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理和良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