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老漂”问题需家庭、社会与国家共同发力
“老漂族”作为中国家庭生命周期新变化的产物,有着合理基础,解决“老漂”问题不能只靠任何一方加以纾解,而需家庭、社会与国家共同发力。
其一,创设文化互融的家庭氛围。家庭变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首先需要通过当事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互动来化解。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并不意味着前喻文化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年轻人要始终意识到尊老、孝亲、赡养的伦理责任,主动吸收前喻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少指责,多理解,帮助老人缓解舆情压力。同样,老年人要放平心态,坦诚面对后喻文化的兴盛,多向年轻人学习,积极适应新环境,主动培养新爱好,努力走出人际孤岛。
其二,重构社会信任机制。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性服务机构及个人的职业化优势,缓解家庭抚育压力,将更多的“老漂族”解放或部分解放出来,应努力修补熟人社会向半生人社会和生人社会过渡中,已被销蚀的“熟人信任机制”,通过完善制度化约定和提供相关基层社区公共服务,逐步帮助人们消除疑虑接受服务。同时,还要培养中国人的现代育儿观,经由引导,让更多掌握科学和专业育儿技能的人为大众造福。
其三,完善福利保障制度。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应承担“老漂族”的社会保障责任。具体可根据政府的实际财政状况,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养老、医疗和福利政策,解决“老漂族”社会保障的管理和居住地两不靠问题。制定特殊优惠政策解决其医疗难问题,保证其享受当地老年人的基本社会福利,将“老漂族”纳入当地街道、社区服务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