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四个全面: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完整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今年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辩证地梳理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顶层设计,绘就发展蓝图,提出明确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百年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首次用“全面建成”替代了“全面建设”,不但明确了实现的时间表,还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扩大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大系统中,形成了“五位一体”总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美丽中国更加强盛,为本世纪中叶,即建国100周年时,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筑梦中国的强大动力。今日中国,用什么去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面对重大抉择,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一经提出,就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与热议。实现中国梦,必须用改革提供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时作出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及时升级了中国的动力系统,以深化改革之“全面”支撑小康社会之“全面”。这次改革与以往的最大不同:一是全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涉及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二是艰难。涉及的许多问题都是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涉及部门多、跨越不同领域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三是远近兼顾。既要直面群众反响的强烈问题,立行立改,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设计好标本兼治的制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长治久安的法治保障。法治是现代社会制度文明的精髓。近现代世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法治是国家步入现代社会、走向繁荣富强、实现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是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以改革的魄力和改革的追求完善法治,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一体承接的辩证法。改革需要法治引领,法治需要改革完善。中国未来不只是要建立一个经济大国,更重要的目标是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家治理的理性思考和治国理政的现代理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出台180多项依法治国的法治举措,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法治理念,并把改革与法治结合起来,以法治为改革开辟道路和提供保障,以把国家治理通过法治实现现代化。

全面从严治党:不辱使命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有效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毫不动摇。只有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让核心力量壮起来,让各级领导班子强起来,牢牢把握改革和法治的方向盘,“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两个轮子才能有效转动,抵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辉目标。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已经成为新常态,管党治党责任更加具体化,正风肃纪进入常态化,执纪问责呈现刚性化。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做到领域无死角,主体全覆盖,常抓不松懈。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能一劳永逸,必须推进持续好转,绝不让已经改进的作风问题出现反弹。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