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整治“家族腐败”刻不容缓

全力整治“家族腐败”刻不容缓

在已经落马的老虎案中,“家族腐败”屡屡发生,贪腐夫妻档、贪腐父子兵形成的完整的“家族腐败”利益链,牵连甚广、危害巨大,其中,又以“虎妻”们在背后对贪腐的暗合、支援影响最为恶劣。近日又通报少将郭正钢妻子吴芳芳5年半掘金15亿。(《新京报》)

古人云:“后宫干政”败权完朝,今有“家族腐败”祸国殃民。笔者认为:在面临小康社会转型大背景下,惩治贪官腐败,全方位出击整治政商勾结、权钱交易、擅权干政、贪得无厌的“家族腐败”刻不容缓。

扩大教育圈子,让观念整体转变。万念由心生,思维方式决定了行为模式。整治“家族腐败”不仅要从“源头”的为官者抓起,还要保证身边的亲属以及工作人员的“清白”。将教育圈扩大到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亲人、朋友,使他们知法守法,恪守本分、约束言行,明白腐败对家庭的危害性,才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长期存在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家庭宗族观念;才能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政绩观,提高党性修养和人文素质,才能筑牢“家族腐败”防线。

加大公开力度,让权力阳光运行。“隐性化”是“家族腐败”的最大特点和整治的最大难点,而公开是整治“家族腐败”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公开官员的权力运行和个人事项,尤其是对涉及官员亲属、子女从业从政、选用提拔等关键环节进行具体化、细节化、网络化公开。使官员个人事项公开成为常态,才能解决隐私权让渡于公共利益的问题;才能让权力阳光化对“家族腐败”产生威慑力;才能破除暗箱操作、布袋买猫等黑暗交易;才能有效遏制“家族权力链”的无限蔓延。‍

筑牢制度笼子,让有权不可任性。“家族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的“家族化”,反腐的重中之重依然还是制约权力。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建立健全那些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让权力运行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让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顺畅、监督更加有力,权力运行的笼子才得以筑牢固、织严实,才能达到上有政策,下无对策;才能防止别有用心之人绞尽脑汁,滥用权力钻制度的空子,找笼子的漏洞为家人亲属非法牟利;才能挡住伸出去的手,挡住迈出去的腿,才能让有权之人不可任性。

总之,只有狠敲整治的锤子,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大查处力度,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打一个,教育一片。对于因为处在风口浪尖而暂时“隐藏”起来的也要追查到底,不留死角;对已出现苗头的“家族腐败”做到“零容忍”,才能防止出现“漏网之鱼”,才能保证家族腐败被“连根拔起”,才能让彰显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才能筑起全民动员的“反腐墙”。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