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数据:我国上半年GDP增长7%

如何看数据:我国上半年GDP增长7%

编者按: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消息,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总体形势: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那这些经济统计数据应该如何看待和解读呢?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概况】

1、GDP总体数据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第一产业增加值2025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4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65亿元,增长8.4%。

 

2、具体数据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国夏粮总产量14107万吨,比上年增加447万吨,增长3.3%。

工业生产基本平稳。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3713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

商品消费稳健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顺差继续增加。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153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进出口相抵,顺差16128亿元人民币。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

货币信贷平稳增长。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35.61万亿元,增长4.3%,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6万亿元,增长2.9%。

3、六月份其他主要经济指标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4%。

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8%。

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0.2%。

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9%,同口径增长12.1%。

 

【关于数据】

核算方法:生产法。

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一产、二产、三产的增加值,二产可以分为工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三产可以分为金融、交通和其他服务业等的增加值,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在物价扣除的时候,从最终产品和中间投入这个角度分别用不同的指数扣除。

总体来说,中国并没有存在平减指数被低估,GDP被高估的情况,该数据是能客观实际反映情况的。

数据修正:三次

第一次初步的核算数,就像今天发布的上半年GDP增速,这是一个初步的数据。因为,现在只能是根据相关产业、相关专业能够拿到的一些指标来初步核算。第二次,一般再过半年左右有一个初步核实数,这个时候相关的财务数据、部门数据掌握得更全面,可以根据所这些资料,来弥补对前期核算中资料的不足,对前期核算结果进行一次核实。第三次,一般都会在第二年的年中,要有一个最终的核实数。

【权威解读】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

1、政策效应八大亮点保障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

上半年GDP增长是7%,尽管出乎有些机构的预料,实际上也在大家预测的中位数附近,是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之所以能够克服压力、克服困难,实现7%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地根据情况的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策的效应在积极显现。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这些政策效应可以概括为八大方面的亮点:

第一,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经济增长连续2个季度运行在7%,企稳的态势比较明显。CPI多个月在1.2%—1.5%的区间波动,基本上很平稳。就业情况,应该说比预期的要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也在5.1%附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所以,从主要指标情况来看,国民经济目前仍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第二,主要指标增速二季度以来出现逐月回暖的走势。从实体经济角度来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从4月份5.9%,5月份6.1%,6月份回升到6.8%。从需求角度来看,三大需求都在逐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5、6月份当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以至于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11.4%,和1-5月份持平,也可以说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从消费的层面来看,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月份实际增长10.2%,6月份实际增长10.6%,分别比上个月提高0.3和0.4个百分点,也是连续两个月回升。出口增速相关部门已经发布数据了,上半年尽管增速只有1%左右,但是从月度的情况来看,6月份的数据是出口增长了2.1%,由负转正。从三大需求的指标来看,也是在逐月回暖的,所以二季度最显著的亮点,就是主要指标增速在回暖。

第三,结构继续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在继续加快,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这是符合产业成长的规律的。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这说明现在需求结构变化符合调控方向,结构在继续优化。

第四,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从投入类角度来看,单位GDP能耗上半年同比下降5.9%,一季度下降5.6%,下降的幅度有所扩大。

第五,民生继续改善。其中,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居民的消费也保持稳定的增长,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第六,改革红利在继续释放。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的活力有效增强,我们有一个数据,上半年非公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是8.1%,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了1.8个百分点。另外,还有民间投资的数据,上半年增长11.4%,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5.1%。这说明在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措施的推动下,民营经济的活力有所增强。

第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快速成长。这一点,我们也有相关的数据反映,从新产业角度来说,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从新业态的角度来看,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40%,新产品也是不断的涌现,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增长速度有的在翻倍,有的是在50%以上。所以,这些情况说明中国经济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第八,今年农业也是一个亮点,农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夏粮再获丰收,增产3.3%,粮食继续丰收是对维护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以上八个方面是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的亮点和积极变化,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在一系列的政策的引领下,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继续推进,所以中国经济出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趋势。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毕竟我们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而且回稳的基础并不牢固,所以下一阶段我们必须卯足干劲,真抓实干,要狠抓政策的落实,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巩固来之不易的企稳的好形势、好态势。

2、下半年经济增长会延续上半年企稳向好的走势

关于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走势,我们总的看法是,下半年延续上半年缓中向好的一个走势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并且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可能也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为什么这么说?还是从支持下半年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说起。

首先,从中国基本面的情况看,中国经济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动力和潜力。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仍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过程之中,刚才谈到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信息化,会跟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动力。另外,我们国家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解决了深层问题以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方兴未艾。另外中西部地区差距比较大,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所以中国正处在战略机遇期,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这是我们最大的基本面。

第二,从经济运行的轨迹角度来看,观察这几年的数据,我们有一个感觉,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提高,经济增速在向这个阶段的潜在生产率收敛,这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经济这个周期的调整时间已经持续了将近5年,而且从近三年的季度变化情况来看,波动空间越来越窄,稳定性在增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发展是有迹可循的,是有规律性和惯性的。

第三,为什么说下半年有可能比上半年还好一些,主要是上半年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效应还将得以继续发挥。从投资角度来说,上半年投资计划的项目,二季度还没有进入操作阶段,从项目审批到转化为实际的投资和生产力要有一个释放的过程,所以效应也有一个持续释放的过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房地产,二季度出现明显的回暖态势,房地产投资、市场销售、新开工面积近几个月都出现了明显的回暖,因为房地产的影响比较大,带动效应比较大,房地产回稳对相关行业会产生拉动。

第四,改革创新相关的红利会得以继续释放。我们现在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刚才我也谈到了民营经济、非公经济的活力在进一步增强,相关的数据就不再重复了。这就是改革的红利在继续得以释放。

第五,从先行指标来看,预期比较稳定。反映制造业情况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4个月在临界值以上,6月份是50.2%。非制造业的商务活动指数是53.8%,今年以来一季度在53%、54%的扩张区间运行。另外,从一些相关领域的先行指标,比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新开工项目,房地产中的新开工面积,这些相关指标从二季度的情况来看,在逐月走好。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连续转正,1-6月份增长1.6%,比1-5月份提升了1.1个百分点,势头很好。

综合以上情况,总体判断是下半年经济增长应该延续上半年企稳向好的走势。所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能够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观点聚焦】

 

【分析】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从中央部委到各个省市都采取了行动,以充分调动存量资金,满足经济建设急需资金之需。在这种努力下,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企稳的势头会得到进一步的稳固和加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7%左右的目标是有充分信心的。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这次经济企稳,是去年一系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带来的的效果。另外,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大,上半年金融业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对二季度经济有很大贡献。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把握中国经济,目光不要仅仅停留在GDP上面,还要全方位、综合地看待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比如,可以从就业、物价、经济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全面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在内外承压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稳住了7%的增速关口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出台的强有力政策措施的托底和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善。上半年服务业整体经济状况较好,弥补了工业方面的不足。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GDP同比增长7%比预期还要好,说明经济发展稳中回升。这得益于外贸出口形势见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上半年GDP同比增长达到7%超出很多经济学家预测。具体原因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虽传统经济统计数据有所下降,但新经济有发展;二是新经济序列发展向好,服务业的采购指数居高不下约占52%~53%;三是在人口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下,就业人数的绝对量增加,拉动了经济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7%的经济增速是上半年经济现企稳回暖信号,下半年经济增速将会更加乐观,较有把握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GDP增长7%。同时,经济增长总体不会大幅上升。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刚发布的6月经济活动数据高于市场预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11.4%,基建投资增速回升是主力。受益于基建投资,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交运工具等行业增加值明显提升,带动工业增加值六月增速至6.8%。他认为,目前经济暂时企稳,稳增长效果初现。不过,第二季度单季投资等指标仍逊于一季度,内需复苏尚未稳固,宽松仍应继续。

民生证券朱振鑫、张瑜:由于前两个季度占比只有45%,能否保住7%还要看下半年。所以,要达到7%的目标,下半年的稳增长还要继续发力。

招商证券:今年一、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0%,符合预期。GDP增速高于市场预期与两方面因素有关:第一,二季度工业增速持续回暖,尤其是6月工业增速达到6.8%,大幅好于市场一致预期。第二,消费需求较为稳定。二季度消费环比回升较为明显。二季度数据显示,出口增速由负转正,投资增速止住跌势,消费稳定增长,需求状况回稳推动供给端持续扩张。

【预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经济筑底的迹象很明显,总体是趋稳向好的。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下半年经济走势会逐季增强,预计全年经济会略高于7%。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目前经济处于触底企稳的阶段。三季度经济增长会有所改善,三季度GDP将较二季度回升,四季度又会较三季度再回升。

海通宏观:6月工资投资回暖,货币融资增速显著反弹,意味着下半年经济有望见底回升。而在过去大半年总量放松之后,短期流动性已经较为充裕。随着地方财政边际上松绑,更加积极,预计三季度环比增长势头有望持续。

兴业银行:二季度GDP似乎印证了经济企稳的预期,在这种预期之下,央行三季度不大可能全面放宽货币政策。预测央行不会单为股市而采取货币宽松举措,仅当经济数据再度逊于预期时,央行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性才会上升。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上半年公布的数据好于预期,在货币宽松、稳增长加力、房地产局部回稳的作用下,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数字好于预期,但内生增长动力仍弱,企稳回升仍需政策扶持。二季度GDP增速持平于今年一季度7.0%,但创6年来新低;PPI指数连续40个月负增长,并且降幅进一步扩大;外贸活动指数处于低位,进口低迷状况仍未取得实质改观。这些都表明,经济回升仍需要政策支持。在经济弱复苏的情况下,预计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未来2到3个月,经济活动增速有望进一步企稳,并于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受益于今年4、5月份以来货币政策的持续放松,GDP环比增速的回升有望在三季度最为显著。

【建议】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下半年经济要稳增长,还需要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目前国家发改委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大项目的审批和放行速度都加快了。光是审批快并不等于投资加快。下一步要在疏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的资金渠道方面下功夫。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下半年宏观经济的环境还是很复杂。从经济增长的政策来看,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升级换代的节奏。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我国经济下行正处在探底的关键时期,维持7%的增长是正常的。2015年下半年GDP增速将决定经济下行是否触底。我们需要的不是纯粹的高速度,而是要高质量的GDP增长。因此,经济转型、产业 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同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光大证券回顾经济分析师徐高、杨业伟:今年二季度的GDP增速与一季度持平,稳定在7.0%,这一增速略高于预期。虽然6月数据显示经济增长企稳回升,但投资增速依然较低,生产面下行风险依然存在,经济企稳基础并不稳固。未来,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下半年,宽松货币政策将着力于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扩大社会融资规模。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