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浙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年接力的生动实践和不懈探索
10年来,浙江省委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指导浙江发展的核心理念,按照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决策部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2010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走生态立省之路,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2014年,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进一步作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两美”浙江,生态战略的10年接力、10年深化,换来了浙江绿色发展的10年成效、10年领先。
坚持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形成落实“两山”重要思想的生态治理优势。以治水为突破口,浙江打出了一套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等“十招”拳法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升级组合拳,接力实施三轮“811”专项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重整山河的雄心,重拳出击治环境,重典治污修生态,坚决关停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强势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坚持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形成落实“两山”重要思想的生态经济优势。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浙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旅游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方兴未艾,沉睡的山水资源正日益显现出经济价值。充分利用环境优势集聚科技、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培育信息、健康、环保、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万亿级产业,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连续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积极探索有浙江特色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模式,全省经济正在向形态更加高级、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演化。
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形成落实“两山”重要思想的生态制度优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浙江探索建立“三位一体”、“两评结合”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探索建立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评机制,对丽水、衢州两市不再考核GDP。率先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财政奖惩挂钩的系列制度。积极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开展区域间水权交易,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全国设立首个省级生态日。今年年初还摘掉26个欠发达县的“帽子”,制定了以生态保护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
坚持开展美丽创建行动,形成落实“两山”重要思想的生态建设优势。浙江从2003年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10年又进一步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通过加强规划设计,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打造具有江南特色、浙江特征的现代化美丽县城。全面开展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洁化、绿化、美化“四边三化”行动。大力开展平原绿化,创建“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0%。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杭州市、湖州市、丽水市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化等6县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10年的探索实践,充分证明了“两山”重要思想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充分彰显了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和强劲的实践推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