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担当还要善于担当

敢于担当还要善于担当

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全党干部队伍现状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新常态下考评各级领导干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一个重要标尺。同时,敢于担当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素养,改进作风,锐意进取,敢作敢为,大显身手的强劲推动力量,且为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与变化。群众称赞说:“干部敢担当,再不是旧模样。”

但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担当的认识出现偏颇,担当过于任性,引发了不少问题及错误倾向。有的一味认为,敢担当是突出个人作用,把集体领导制度置于脑后,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有的不注重调查研究,情况不明决心大,乱拍板、滥拍板;有的违背科学,不征求和尊重行家的意见,自作主张拍板上马一些急功近利、违反生态规律的面子工程;有的以敢担当自居,乱表态、乱承诺等,其危害之大,不可掉以轻心,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和重视,切实加以防范和纠正。

深刻领会担当内涵。敢于担当,对于手中拥有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主动承担并负起责任。换言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其位谋其政,发展一方,振兴一方,造福一方。这是担当精神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敢于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对领导干部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再也不是自嘲“大老粗”为荣的年代,草莽英雄不吃香,霸气、匪气难树威,不作为的平庸官、太平官混不下去,盲干、蛮干、乱干者更没有市场,甚至会受到党纪法规的严惩。作为一名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做学者型、专家型、智慧型、创新型、儒将型的带头人,使其学识才华、决策思维、组织能力、指挥方略、人格魅力、道德修行、为官处事、清正廉洁等方面与个人的地位、职务、权力相匹配,注重提高综合素养,令人由衷地敬佩称颂、肃然起敬。这样,敢于担当,必定做一事成一事。

全面把握担当行为。敢于担当,“敢”字当先,不仅仅是敢想、敢闯、敢干、敢为,更重要的是讲求担当的途径与方法,实现担当的目标与效果。如方法不当,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任何美好的担当都是空谈,甚至适得其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犹如大海上偏离航向的快艇,马力越足,偏离的目标码头越远;犹如一个单位,选错一个无德有才的一把手,破坏性和伤害性会更大。敢于担当,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作为行动指南和具体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这是一名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严以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要实,字字句句无不包含敢于担当之要义。为官者不但要慎用权力,而且还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从严要求以身作则;不但在事业上有建树,还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敢于担当,不是个人单打独斗,也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凌驾于组织之上。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每做一项重大决策,都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凝聚集体智慧,方能追求尽善尽美。

注重分清担当是非。敢于担当,责任上懒不得等不得,时间上慢不得拖不得,成效上吹不得虚不得。于是,或多或少有一些是非观念正在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成为担当路上的羁绊。敢于担当,决策拍板要果断,但事前又必须做好考察调研论证等多方面的工作,于是“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婆婆妈妈”的声音也会随之而起;敢于担当,就是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只争朝夕建功立业。但是另一种声音又来了:“搞政绩工程”、“捞政治资本”、“官迷心窍”等,使领导者受困于无聊的是非议论,影响担当情绪,心身疲惫。敢于担当,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政治生态环境,划清是非界限,扫除思想障碍,冲破一切束缚,排除种种非议,让敢担当者静得下心,沉得下去,埋头苦干,争分夺秒,凡事不见成效不撒手,不达目的不罢休,用事实说话,以实绩服人。同时,在党内要确立真假担当的评判标准和原则,建立科学的政绩考评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真正让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扑在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