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习主席学国学 丨 劝学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跟着习主席学国学 丨 劝学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有何深意?它对我们学习有何帮助?

1442204632595

郭继承 中国政法大学马列学院副教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图说:http://www.71.cn/2015/1110/846878.shtml

视频:http://www.71.cn/2015/1110/846895.shtml

专辑:http://special.71.cn/151109-1/

各位朋友,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中庸》的一句话,《中庸》是四书五经里的一本书,“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其中习总书记引用了《中庸》里这么几句话,叫“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再带着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它的智慧,看看我们应该从习总书记所引用的这句话里学习些什么。

《中庸》里面讲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实际上讲了我们在学习和践行的问题上,应具备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样的,讲得非常好。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咱们中国社会出了一些所谓的大师,他说我们中国文化近代以来不像西方,没有进行启蒙,所以我们中国文化似乎容易让人崇拜大师、迷信。有人就指出,是不是中国文化就容易产生一些,所谓的让人迷信、膜拜的土壤。我看了以后,觉得不是这样,中国文化实际上是非常理智的、引导人思考的,绝不是让人愚昧的。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可没有说,我这个人多伟大。这样的态度,对于孔子这样几千年出一位的圣人,他说三个人中,必有我老师,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绝对不是让人盲目崇拜,自我抬高,神化自己。《中庸》里的这几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它为我们怎么学习、怎么知行合一,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接下来我一句一句地解释。

第一句,博学之。什么是博学?我告诉大家,学习一种文化,切忌自负。现在有些年轻人学了某种文化形态,对别的文化形态就非常排斥。注意,《中庸》告诉你,“博学之”。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往往都包含了各自的智慧。千万不要闭门造车,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正因为每一种文化形态都包含着自身的合理性,所以需要我们“博学之”。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庄子的《庄子·秋水篇》提出“海纳百川”;《中庸》里讲,“博学之”。一定要打破自我狭隘封闭,敞开自己,各种理论都要学习,“博学之”,还有四个字,“海纳百川”。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