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化的“四化同步”协同机制建构 (2)

基于网络化的“四化同步”协同机制建构 (2)

“四化同步”协同机制如何建构

中国利用网络化建构“四化同步”协同机制需要相应的支撑。第一,模块化得以发展的根本在于异质企业的创新和专业化,这越来越依赖于以异质人力资源为核心的公共品供给。只有提高公共品供给弹性、能力和效率,才能为协同机制的建构提供重要支撑;第二,模块可分解依赖于能够聚集起大规模的异质产品需求,以及分散模块之间、各模块与异质产品需求之间的高效联结。网络化发展、建构协同机制的前提条件是进一步提高市场中软硬件的通达性和开放性。第三,模块层层分解使社会生产更趋细碎化,只有促使模块化网络各环节间及与异质产品需求之间强化联结的专业化本身得到发展,“四化”协同才可能切实构建。

建构“四化”关系不可能通过嫁接或移植的方式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各领域以及相互之间,都需要依据模块化原理循序建构协同关系。第一,建立各模块的专业化联结中心。该中心负责实时对接其他模块和市场需求,据此组织设计本模块的子模块结构,引导子模块发展,并协调模块之间的同步运作和相互组合。创建公共服务发展中心作为专业化的联结枢纽,以联结化、扁平化为原则,把握异质产品和异质公共品的需求变化,重构多层模块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逐步放宽和积极引导第三部门组织良性发展,以提高供给弹性和能力。特别是从教育、医疗、住房、空间规划等环节建立各子模块系统,按照需求拉动、延迟生产、协同供给等原则培育网络化发展所需的异质人力资源。第二,按照“分层模块”原理构建生产与供给体系,即形成多个层次的基础模块和模块组合结构。基础模块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为宗旨,模块组合则提供多元化且多变的异质产品。第三,根据真实需求“拉动”模块化体系运作,以避免预测误差带来的生产与库存损耗,并“延迟”生产和供给,以应对真实需求变化。第四,促进“扁平化”。模块间的结构扁平化,更多的生产环节可以并行运作,提高生产体系的敏捷响应能力。多级子模块之间,最终与异质产品需求之间趋向扁平,由此使各级、各层面模块可以协同并高效应对异质产品需求变化。第五,拓展全国和全球市场空间,特别是挖掘欧亚市场潜力,利用陆路、空运、内陆自由港及区域间合作等方式,提高联结国内外市场的软硬件通达性,为聚集规模化产品需求创造条件,通过营造开放自由的市场生态,吸引国内外异质企业集聚,促使模块化网络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各领域得以孕育,以形成相互需求和内生联结的新型关系。总体而言,“四化同步”协同机制的建构涉及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变革,应加强顶层设计、由局部到整体有序推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