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所谓的“学者”在预判中国经济形势的时候偏爱将经济走向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医疗、卫生、教育等内容牵在一起,其目的就是增强自己观点的热度与广度。当然,这种企图是不攻自破的。但是,这些悲观论调的所引起的公共焦虑和潜在危机还是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今天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并不会短期结束,甚至比当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所经历的困难时期更长,未来的增长潜能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或者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十字路口。对于这样无趣无理的观点,官方早已有所定论:“合理运用降准、定向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妥善应对和化解风险,促进经济筑基固稳”;“就要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把财税、金融、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因此,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我们大可放心安心,也必然自信满满。还有的学着预判,由于经济萧条的影响,中国房价的分化将越来越明显,中、低档商品房价格跌幅将远远超过高档商品房的价格跌幅。很显然,这种推理是不合逻辑、违背事实的。新形势下,中国经济调控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先行领域正在逐步明晰,保发展、惠民生、供给侧改革、五大发展理念等关键词所释放的新信号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走势的最佳导航器。因此,“从明年的改革领域来看,化解过剩产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成为短期政策密集推出的领域。”从这个视角来看,舆论中的消极思想和歪斜推断是多么的滑稽可笑。
挑战就是机遇,但机遇也会制造挑战。中国经济航母在重大战略机遇期的行驶中必然遇到一些像困难、麻烦、被攻击等有挑战的“暗礁”。因此,无论中国经济悲观论调者如何导演,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发展的同时密切提防不法分子的一举一动,为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营造风平浪静、健康和谐的宽广航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