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规矩——网络体系的治理
充分性:
“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
必要性:
“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四项原则:
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
五点主张:
第一,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
第二,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
第三,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第四,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
第五,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要点回顾——
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做这项工作不容易,但再难也要做。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8月19日
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在巴西国会做《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2014年7月16日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2014年11月19日
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我们既要充分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这也是为了更好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只要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我们欢迎外国企业在华发展,尊重和保护外国企业合法利益。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2015年9月22日
批注:
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网络世界绝对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同样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治理问题中,多次高度强调了“依法”的重要性,无论是营造网络清朗环境还是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都力图做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网络公共政策。
同样,梳理最近一段时间习近平主席在外事场合的演讲,不难发现,互联网是他常谈的一个问题。对于网络空间他既强调信息主权,也强调国际合作,既强调相互尊重,也强调共同安全。中国在坚守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不应受侵犯的前提下,愿与各国共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并积极促成网络问题的建设性对话,鼓励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构建。在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中,习近平主席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论述,也可以看做其以网络空间治理推动全球治理秩序向更加开放与平等的方向做出的努力与尝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