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招处女座”太过任性

“只招处女座”太过任性

“本岗位只招处女座员工!”在网络上流行着各种“黑”处女座的段子,不过在线下,青岛市一家企业却对处女座的员工情有独钟。昨天,记者在李沧区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遇到了这样的一幕。(1月18日《扬子晚报》)

企业招聘员工会根据岗位具体要求的不同,来选择不同能力、特点的应聘者,通常情况下测评内容可以概括为:学历、阅历、形象、性格等,殊不知,星座也成为企业招聘时的测评条件,而且有时还是硬性要求。比如“只招处女座”就是太过任性的表现。

青岛这家企业的招聘标准并非是要搞星座歧视,更不是毫无根据的胡乱制定,而是从历年来的用人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同时企业在招聘标准的制定上也有自己的自由度,只要不违反《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就是可行的。只是将星座上升为入职的硬性门槛的行为太过扎眼,同时也有失公允。

“有住网50万年薪招聘装修工”中清华学子就因星座不符而未能应聘成功。当然,类似的事例还有许多。虽然,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具有主动权和话语权,但是过于看重星座这种玄妙的依据,在众人眼中则会显得难以服众。毕竟星座的科学性至今也没有认定,传统的星座文化更多以轻松娱乐为主,如果把它放在严肃的人力资源选拔中,就会显得任性而随意。

毋庸置疑,对于工作岗位而言,最重要的是选择符合岗位要求的能力者,当然如果应聘者具有相符合的性格特点话,那更是锦上添花。然而,以目前对星座的解释来看,主要集中在性格特点上,因此,如果非要把星座列入到招聘标准行列中的话,那也只能是参考,而不能成为主要硬性标准。

“只招处女座”本质上是涉及不到对与错的问题,此话题在现在社会或许本身就是一个“噱头”或“炒作”,虽然我们不能拿它给该公司定性,但是许多用人单位把这种非科学的认知当做一种合理的做法就是一种任性。一方面会屏蔽许多合适岗位要求的应聘者,打击部分应聘者的积极性,扰乱应聘者对岗位的认知;另一方面也会让公众质疑该企业文化,让企业遭受舆论非议。

总之,在元素多元化的今天,奇葩事件早已变得屡见不鲜,“只招处女座”也算不得什么“大新闻”,企业在自己权限内耍耍小性子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拿着星座做文章真的能求得贤才吗?企业越是这样“玩耍”,建立健全科学、完善、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测试体系越显得急迫。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