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一季度数据刚刚出炉,李克强总理便主持召开部分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了分析和研判,也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划清重点。
“经济开局总体平稳,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这是与会者的一致看法。判断源自数据佐证:被喻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的体检表”的PMI指数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环比涨幅近两年来首度转正,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3月份外贸出口增速转正猛增18.7%……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初步企稳、积极回暖”。但是,亮眼的成绩单中也不乏隐忧。尤其是民生层面,随着“猪周期”“菜周期”强势袭来,猪肉、青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连涨,让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面对走势分化的经济,要得出全面切实的结论,尤须用发展的观点、整体的眼光来评价。
今天的中国经济之不易,在于要统筹多重政策任务目标,在诸多现实约束下求解换挡升级、提质增效的最优路径。这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立竿见影的事。在当下复杂的经济系统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正相关,很多时候更是彼此排斥,需要管理者权衡取舍。比如,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暗含着经济从“速度时代”向“质量时代”转变的阵痛,而保民生、稳增长的现实,又往往需要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速。政府部门要同期统筹多个目标,满足多路需求,观照多种约束,保证全部指标都在可忍受的区间之内,需要极高的治理智慧和定力耐力。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远远未到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地步。外界那些唱衰者的“期盼”基本上都已落空,但对于那些担忧者所提出的“硬着陆”可能,我们恐怕不能一概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在两难甚至多难因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三期叠加”所持续发酵出来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厉害,我们对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必须估计得更充分一点,才可能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一些。踩在好几个鸡蛋上跳舞,没有点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本事,就很难把最迫切、系统相关性最强的问题优先解决好,更谈不上循序渐进攻破其余目标。
求解中国经济这道复杂函数,政府和市场是关键变量。二者边界含糊不清,对于哪些该由市场决定、哪些应由政府决定认识不明,经济发展中的一丁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带来恶劣的后果,甚至是致命的。对各级政府而言,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致力于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而不是让“政府的决定”替代“市场的决定”。近些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积极推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今年更将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着眼点都在于优化完善经济发展环境。但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市场还有没有存在错位、扭曲的地方,值得深入辨析。
中国经济的走势牵动世界,一季度“开门红”可以说让全球长舒一口气。但改革发展之路还长,难关险滩之多可以预见,中国经济没有大起大落折腾的窗口,更没有犯颠覆性错误的资本。闯过难关,跃上希望的高地,中国经济还得不断求索规律,求解方案。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绝对值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