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曾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有过这样一段极其深刻的论述。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善于学习,自古以来就是成就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辉煌的根本推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也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党员干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当今时代,是网络信息海量增长、实时更新、瞬息万变的时代,是知识总量呈原子裂变姿态迅猛增长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就难以增强本领,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刻苦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
但是,在现实条件下,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本领恐慌”问题,具体表现就是“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由“本领恐慌”所带来的工作乏力,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甚至会贻误发展良机。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也唯有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为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善学是工作之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强,很多是长期积累的硬骨头,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我们的决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就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中央政治局同志为榜样,把爱读书、善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自己近乎下意识的本能行为,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汇在行为中。
善学是身安之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党员干部若不学会自省自律,终究会因“小节”的积累而导致思想认识的变质,最终葬送自己的前程。前车之鉴,不可不察。近年来一些官员纷纷落马的例子,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小错铸成大错,小节摧毁大志。思想防线、道德防线一旦出现出现问题,轻者伤及自己,重者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哲学家说:思想的田园若不及时的培植花朵,污秽的杂草就会乘虚而入,蔓延无度。“与善人居,如入汀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党员干部应注重培育高尚情操,强化自身修养,多交良师益友。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我警醒的意识,才能守得住预防腐败的心理防线。
善学是实干之基。责任心,最终说来就是要敢于担当。北宋大儒张载有一句名言,说仕子当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情怀。担责有为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使命所在、党性要求、为官之本。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对事业的忠诚热爱,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敢于担责才能有所作为,特别是在大事难事面前要不退缩、敢担当、勇作为。真正的担当是有胆有识的担当,要按法律、制度、规矩办事,使工作业绩经得起时间、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大党,如果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有“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其位谋其政,在其岗尽其责,那么“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善学是守戒之基。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党员干部:在种种诱惑面前,“一个要有情操,这是一道防线;一个要有戒惧,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大多数落马贪官忏悔时都提到,那些贪腐行为都是从丧失敬畏之心开始的。实践证明,党员干部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就可能突破做人的底线,突破党纪国法的约束,什么样的饭都敢吃,什么样的钱都敢拿,什么样的地方都敢去,什么样的朋友都敢交,最终必然走向不可挽回的深渊。党员干部要始终对党纪国法心怀敬畏,做到不懈怠、不放纵、不自满。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秉公用权。敬畏法纪者,为人处世自然心中坦荡,恣意妄为者,最后难免身陷囹圄。
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越是在这样的时刻,就越需要党员干部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练好、用好善于学习这个“看家本领”。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我们也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2群:53124982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