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绝不能贪图那所谓的“舒服自在”

党员干部绝不能贪图那所谓的“舒服自在”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列评论⑭

编者按:作风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本文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不舒服”与老百姓“舒服”关系的重要论述,以历史教训为镜鉴,以现实案例为依托,通过对比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前后的作风之变,深刻阐明严格执纪对干部身心健康与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意义,明晰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命运共同体本质——以干部的“不舒服”换百姓的“舒服”,正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八项规定时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这语重心长的话语,既形象又深刻地阐明了党员干部应该要什么样的“舒服”“自在”,以及“不舒服”“不自在”与老百姓的舒适度、满意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又在告诫广大党员干部绝不能贪图舒服自在。

试问,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前所谓“舒服”“自在”,是真正意义上的“舒服”“自在”?否也!就说这吃喝之风吧。有的干部一天到晚离不开宴席,甚至一天三顿顿顿有人请,喝得醉醺醺不省人事,东西南北不辨、道路家门不清。时间一长,“三高”越发厉害,身体越发虚弱,有的甚至倒在酒桌上。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正风肃纪,却是另一番景象。好风气望之无形,却润物无声。甘肃兰州市一名干部40岁时患上脂肪肝。进入新时代,他的脂肪肝慢慢消失了。他感慨道,“自从有了八项规定,自己‘解脱’也‘解放’了,陪酒喝酒时间少了,回家陪家人时间多了,体育锻炼时间多了,读书学习时间多了。”

2025年5月6日在河北省遵化市小厂乡拍摄的洪山口古长城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摄)

2025年5月6日在河北省遵化市小厂乡拍摄的洪山口古长城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摄)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约束了自身所为,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点“不舒服”“不自在”,但没有了违规违法之虞,没有了担惊害怕之扰,思想没有压力、心理没有负担,精神得到解脱,这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舒服”“自在”。被习近平总书记几次提起的长征途中“半条棉被”的真实故事,总是让人潸然泪下。上海解放时十万将士夜晚露宿街头的事迹,同样令人感动。我们党领导下的红军、新四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从来都是宁愿自己 “不舒服”而绝不让百姓“不舒服”。试想,如果上述所提到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官兵图自身“舒服”、贪自身“自在”,老百姓会如何看待他们?再联想到,如果没有焦裕禄自己多年的“不舒服”“不自在”,哪里会有兰考治风沙、抗盐碱,改天换地的新面貌?如果没有沈浩的“不舒服”“不自在”,“偏、穷、乱、散”的小岗村百姓怎么会走上脱贫致富路?

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血脉相连的鱼水情,是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党员干部理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央八项规定就是要让党员干部保持这样的“忧乐”观,是党员干部身心健康的护身符,是党员干部保持良好作风的压舱石,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黏合剂。干部享乐,群众定会忧愁;干部悠闲自在,群众必然愁容满面;干部舒舒服服,群众就会憋憋屈屈。干部吃苦,群众便会尝甜;干部奉献,群众自会受益。如果有人认为中央八项规定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觉得“不舒服”“不自在”,从而反感、抵触,非要寻找自己的“舒服”“自在”,必定会违法乱纪,岂能获得真正的“舒服”“自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留给人们的深刻教训是:祸生懈惰、逸豫身亡。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这一著作,指示全党好好学习这一教材,并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伟大号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后来又相继发出“窑洞对”“甲申对”“赶考对”的警示。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三个务必”的指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不贪图自身“舒舒服服”“自由自在”,永不骄傲、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这是我们党的成功密码之一。

2025年7月23日拍摄的雄安新区水上风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落飞麟 摄

2025年7月23日拍摄的雄安新区水上风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落飞麟 摄

党员干部绝不能贪图舒服自在,还因为一个人一旦满足于感官享受,陷入舒舒服服、自由自在之中,隐形变异问题就会潜滋暗长。安享当官的尊荣,端起架子摆起谱,习惯被人捧着、惯着、宠着,迷恋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精神必然滑坡、思想必然堕落。那些落马贪官,无不是在追求舒服享乐、自在安逸中蜕化变质的。黑格尔说过:“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勤掸内心的“灰尘”与“杂质”, 防止思想“病变”, 就要离开心理上的“安乐窝”,抛弃思想上的享乐主义,扭转舒服自在心态,以保持思想纯洁、思想刻苦、思想先进,才配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共产党人,才能当得好党的干部。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 ,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再到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一代代共产党人正是靠着永不懈怠的拼搏精神,才创造了彪炳史册的恢宏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干部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乐而忘忧”。吃得苦中苦,本领强中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快干一步、多干一步,“没干过”的要敢于干,“难于干”的要勇于干,“没人干”的要抢着干,“不会干”的要学中干,只有负得起责任、挑得起担子、顶得住压力,才会越干越有劲,才能体会到百姓点赞的舒服快乐,才会拥有大有可为的自在从容。党员干部唯有牢固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恪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信念,笃行表率作用,踏石留印地前行,才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

作者 | 李俭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