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论(2)

中国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论(2)

在中国语境中阐释  

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理论特质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阐释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理论特质,应当以符合中国文化习惯的马克思主义正义话语解析现实问题。中国传统正义论以“礼”的规范缓和利益冲突,强调“见利思义”、“行义以正”,倡导人们在公平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安居乐业。应该说,“以仁行义、以义制礼”的原则以及浓重的社会平等观念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至今仍是中国人理解社会公平正义与否的重要思想来源。发展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正义论,必须深入考量反映中国人正义观念的社会心理及其历史传统,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道德论证的双重视角解析当代中国公平正义问题。由此,彰显文明礼仪之邦制定社会规范的历史底蕴,反映以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传统正义观念现代转型的百年经验,才能积极有效地弘扬具有中国气派的道德原则和文化风尚。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正义论呈现了鲜明的中国文化形式,彰显了作为平等的正义在务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多年来,正义的革命观念和现代平等观念为人们所熟知,生产力发展之于道德风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强调,在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研究,注重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问题,辩证审视中国传统公平正义观念的伦理基础,力图在现代语境中呈现出一种正当合宜的正义论价值高度,使之符合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心理。其实质是以合理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的现代政治哲学分析当代中国公平正义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确认社会发展的德性标准,以提升传统思维的话语逻辑,不断深化人们对中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认识,使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实现的文化自觉。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