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近来广受世人关注的“悬崖村”,实际是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一个组——勒尔组,它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的土壤肥沃的山坳中。通过记者的深入走访,发现了不一样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地方基层干部为村民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让我们看到了类似“悬崖村”一样的致富希望。一棵核桃树、一棵青花椒树、再加一棵山下种植的脐橙,“三棵树”为阿土列尔村贫困户的脱贫带来了新希望。
对于外界来说,我们看到悬崖村孩子上学的图片时,第一直觉是不可思议,进而引发了舆论质疑。如此恶劣的条件,地方干部是如何扶贫的?为啥不想办法进行改善?国家和地方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和力量,居然还有这样的情况,确实令人难以置信。从媒体的报道及网络的热议来看,这种一边倒的舆论压力确实让地方干部承受住了巨大压力。究竟是干部不作为?还是村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或者是还有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和细节?记者的深入探访和深度报道,还原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客观现实。
关于公众质疑和建议,其实地方干部早就有了盘算。以修路来说,确实这样的交通条件难以实现村民发展致富。对与村民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在地方干部眼里早就算了几笔帐。一是葱郁的大山里,修路必将破坏原始生态。二是财政支出受限,对于一个年收入仅一个亿贫困县来说,花四五千万来修一条路并不现实。三是比“悬崖村”条件更艰苦的村还有很多,与其把资金投入到修路上,不如投入到其他更需要的地方。
其实“悬崖村”通往外界的路并非只有华山一条路,而是还有另外的路。沿古里河河谷穿过古里大峽谷,是村民们下山常选的另一条路。“村里跑得最快的小伙子,从那条路跑下山,不到20分钟。”如果想要最安全地回到勒尔组,村民们还可以选择穿过另外两个村的山路。通过媒体报道之后,地方干部又想出了另一个办法,沿河谷修栈道,顺便做旅游开发,虽然修栈道的可行性也需要研究,而且不知道成本有多高,但地方干部早已把这个村的发展当成了一件大事来抓。
在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悬崖村交通问题的前提下,村干部一直也在想办法让村民们脱贫致富。通过“悬崖村”的第一书记的讲述和介绍,他们开启的“三棵树”扶贫计划的确让我们看到了“悬崖村”的美好未来。也为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尊重地方群众意愿,扶贫才能对症下药。在外界来看,条件如此艰苦的“悬崖村”早就该纳入“三个一批”,让群众搬迁到交通条件更好的地方去生活,既可以减少基层干部的工作量,也可以让群众生活得更美好。但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来说,故土难离,如果村民不同意,再好的想法也落不了地。通过记者的采访交谈,发现“悬崖村”除了不通公路之外,什么都好,大家不想搬下山。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和非议地方干部的不作为。同时在进行脱贫攻坚过程中,首先要深入实际了解地方群众的真实想法,不能一厢情愿的去搞发展规划。
发掘利用地方资源,让扶贫有持续动力。悬崖村交通条件确实差,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要如何让住在悬崖村的百姓生活好起来。应该说地方干部也做出了深谋远虑。“悬崖村”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地更好,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悬崖村”的发展本底。为了让村民发展致富,在地方干部的指导下,村民早已在山上种下了核桃树,而玉米、土豆等作物的种植,在同等条件的高山上悬崖村的产量名列前茅,这也给了青花椒极好的生长环境。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村民在可以补种青花椒的地方进行补种,这也将给大家带来不匪的收入。同时动员村民在山下种植脐橙,有效利用悬崖村的土地资源及气候条件种植“三棵树”,投入不高,收益稳定,群众乐意,发展有望。这既是悬崖村背后的发展实情,也是脱贫攻坚的地方实践。
拓展发展思路,实现联动发展。脱贫攻坚不能只是瞄准一点,单腿走路,而是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地方优势资源,进行联动发展。悬崖村在种植“三棵树”的同时,利用大山的资源养殖山羊,并成立山羊合作社。“山羊可以自己山上走,哪里都可以去。我们只需要把它赶到公路边,去再远的地方装车运输就可以了。”从基层干部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地方脱贫攻坚的真实图景,看到了扶贫干部为了村民发展致富而展现出的聪明才智。
“三棵树”的故事只是地方发展致富的一个小细节。这个故事没有啥惊天动地的大动作,也没有啥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亦如那些每天攀爬在天梯上的悬崖村的孩子们一样,在外人眼里,虽然看似惊险,但却真实具体。从全国层面而言,目前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这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硬骨头。客观而言,亦如“悬崖村”那样的贫困村,全国还有很多,我们在关注悬崖村的同时,更要有“一盘棋”的思维,要有接地气的举措,既要按照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去制定脱贫攻坚战略,更要有“三棵树”这样的扶贫思路与扶贫办法。不怕条件苦,就怕不苦干。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群,1群:209961124(此群已满),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