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产权化解历史建筑的当代困境

明晰产权化解历史建筑的当代困境

据报道:目前,广州大量的历史建筑面临保护修葺和活化利用的困境:龟岗三马路16—20号房屋、附属一院5号楼、文化公园水产馆等一批老建筑虽然历史文化价值厚重,但由于产权模糊、资金、技术缺乏等多重困境以致保护缺位,公众心余而力不足,处境尴尬岌岌可危……

从某种程度上讲,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最具特色的靓丽名片。她们不仅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回忆,更孕育着城市的灵魂,集中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特色和气质。如果规模宏大的故宫是北京大气磅礴的帝王文化的象征,那么十里洋场的外滩则是上海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发展的见证。在城镇化快速推进所造成的“千城一面”情景的当下,历史建筑的文化和象征意义无可替代。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更使其价值倍增。所以,有效保护并盘活利用历史建筑刻不容缓。

然而,历史建筑保护及盘活面临多重困境。以前述为例,龟岗三马路16号、一附院5号楼皆因产权关系错综复杂难以界定而无从着手;文化公园水产馆更由于技术手段而在修葺中将岭南建筑的独特神韵丧失殆尽。放眼全国,有多少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建筑古遗迹,在公众的一片质疑和阻拦中仍被铲车夷为废墟,则更是难以计数。近期报道中,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的惨痛事例一直令公众感到沉痛和惋惜。而多数保护处境尴尬的背后,是产权制度的缺失。

971

产权是市场经济有序进行的基础。产权之所以重要根本在于其与效率紧密相连。古代王戎“路边苦李”的事例,很好说明了产权明晰对有效保护、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体系已初步建立的当前,明晰产权对于保护好、利用好历史建筑来说则尤为重要。就广州而言,九成以上历史建筑属于私宅,挂牌的也达到了七成。而且前期经过历时两年的摸排和实地调查,第一批398栋历史建筑已经纳入保护名录,在此条件下,建立明确的产权和保护制度对于保护好历史建筑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结合目前的问题和处境,建立产权制度,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明晰产权人。许多古建筑涉及多个产权单位和产权人。对于这些存在产权争议而难以明晰者,可通过协商、货币补偿等方式协调解决。例如有些古建筑的会牵扯到十几个产权人、一些公有的会牵扯好几个部门,可经协商最终明确法定产权。对于因受限制无暇顾及而退出者可给予一定货币补偿。同时产权人的人数不宜过多,应设定上限,否则难以协商和统一步调。

其次,要明确主管部门的职责。产权人明晰到具体的单位或个人后,不等于主管部门可以彻底甩手,而是应担负起巡查和保护的责任。对某些需要修葺完善的地方,主管部门也应进行必须的技术干预和指导,以保留建筑的原汁原味和自然神韵。

再次,对于确有必要对其中居住人群进行抽疏以保护老建筑的,应先做好这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安置工作。如提供廉租房或给予安家费用等,尽量做到不折腾不扰民,确保保护工作平稳有序、修旧如旧。 

从根本上讲,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方能调动各方面的保护意识和积极性,让老建筑在新时期散发活力和魅力。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