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为发展全国性的大数据中心指明了方向。步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建设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更为凸显。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融合共享?如何用好数据,提升服务水平?又如何分享大数据产业聚合带来的商业蛋糕?《经济日报》邀请专家学者就“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攻克孤岛促融合
主持人:融合、共享是大数据建设的关键词。但由于诸多原因,部门之间、地方之间、行业之间包括其内部,均存在无数个信息孤岛。如何攻克信息孤岛,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
王克然:数据资源有别于石油、煤炭等传统资源,它利用越多,挖掘越多,产生的价值越大。而且,随着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用不同工具、不同知识挖掘大数据所产生的价值,将会带来一场认知革命。正因如此,大数据产业建设越来越重要。
要推进大数据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让数据开放共享是基础。如何共享?从制度方面讲,要有关于部门信息公开的顶层制度设计;从平台方面讲,要搭建统一开放的信息公开平台;从机制方面讲,要不断激励相关主体贡献新数据,促进信息共享、共用。比如,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除了关停并转、腾笼换鸟之外,还涉及技术、环境、区域发展,还涉及各个部门之间协同工作。如果相关要求和数据能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各地各部门各主体就能各司其职,互通有无,信息孤岛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刘鹏:信息孤岛的存在,有着很多客观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同部门、不同地方、不同企业都建设了很多的数据系统。但由于标准不一,体系各异,导致这些数据很难融合共享。现在的思路应该是:先把旧有系统融合进来,再逐步发展新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步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技术问题,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工具,例如cData数据集成中间件,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将现有系统集成到新平台上来。二是标准问题,只有有了统一公共平台和标准体系,才能将不同标准的信息系统按照统一接口规范和语义标准进行封装转换,对接到新平台上。三是体制问题,数据共享必然会涉及部门利益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这也是当前推动信息共享的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部门利益问题可从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一方面,国家层面要出台推动数据共享的政策,且要有强制性;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鼓励共享的机制,那些数据共享量大、访问多、评价好的主体,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政策激励。
陈光磊:政务信息系统目前还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孤岛,原因之一是数据来自于政府业务信息系统。而这个业务系统相对独立,部门间协同工作做得很少,数据就很难打通。原因之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跨区域业务系统本身有一些障碍,特别是与不发达地区实现跨区域数据融合也存在较大困难。
打通数据孤岛,促进数据融合,除了观念上要更新、政府要重视外,还要从业务入手,努力推进协同业务发展,用综合业务去打通政府各个部门办事流程,促进大数据流通。此外,还要改变数据融合方式,减少交换,鼓励共享,建立基于云的大数据中心,用共享技术来解决协同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