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家网评论丨从“三个纬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个变化

宣讲家网评论丨从“三个纬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个变化

核心提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执行一年来,既有新机遇,也有新挑战,关键看认识、看状态、看作为。非公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核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经济的走势,才会“拨云见日,大放光明”。

“方位,谓四方中央之欸也。”因此,中国经济的“新方位”,根本中心方位在哪里?从速度维度、结构维度、动力维度的分析,就可看出党中央对经济发展决策发挥的重要作用。过去的一年,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到引领新常态,中国经济找到自我,从需求端回归到供给端,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正从“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的核心在于创新,不应简单照搬制度供给,而是要释放市场活力的优化供给,经过“优胜劣汰”之后,经济会产生“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巨大动力和“解放生产力”的巨大“引擎”与“红利”效果。

去产能不是降低所有企业的产能,而是通过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和众创空间,释放新动能。去库存的本质是城市和农村的资源重组,从过去倚重城市发展的策略到如今深入刺激农村市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民增收找到新途径。去杠杆不是简单地降低所有企业的杠杆率。对高杠杆、财务成本过高的企业必须要降低杠杆率,但对低杠杆、高成长性的企业可以适当增加杠杆,满足成长性的需求。

mp62113548_1457254738516_1_th

此外,降成本不仅是降低企业经营和融资成本,还要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最大力度地推进简政放权,做到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基,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去遵循“短板原理”,在新常态下正在转变成“长板原理”,当把桶倾斜,我们会发现最大的装水量决定于长板,即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思维下精准扶贫不能仅靠政府补贴,而要更多靠内在“造血”能力。

在创新的驱动下,短板就是效益,短板就是机遇。在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过程中,大力发展先导性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中国制造2025”就是用先进制造业拉动传统产业,让中国人能够在国内买到更多低价质优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旧产能进行转型升级,向产能不足的国家和地区输出中国制造。

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四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发展双创事业一年里,国家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探索式创新投入;打破过去政策主导的创新模式。发展新型智库,加强协同创新,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链协同创新,在组织模式、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全面升级。

第二个变化,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高精尖化。过去“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并存造成的“供需错位”,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增长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中国经济稳增长,就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的质量和范围,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农村,最大范围内压缩过剩产能,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发展高精尖产业。

第三个变化,简政与放权并举,为企业减负。简政放权的目的是减轻企业成本。为此,在一年的时间里政府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大幅削减政府收费,并通过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依法行政,从而减少由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企业投资经营损失。在中小企业上实施“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等,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第四个变化,一带一路战略,用全球视野解决供给侧问题。一方面,国家在对外开放格局和新的国际竞争局面下,不断扩大中国对亚非拉的开放融合水平,适度扩大在增长方面基于质量和结构效益的投资规模,将过剩产能转移到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撑下,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中运用全球思维,让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趋势

国家性质的供给侧改革带动了区域性的产业结构升级,国有经济、非公经济在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方面,从相互竞争到共同进步,逐渐发展成以“共赢”为特征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供给侧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鼓励企业创新,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体系,提升供给侧参与主体的质量。另一方面,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者的创新能力互补,相互促进。2017年,众创空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过去,众创空间只是输血,虽然承担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成本,但就整体来说,盈利能力不强。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众创空间不仅提供物理空间,还提供知识空间、孵化空间,提高了中小企业的造血能力。例如,北京西城区在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过程中,通过调整结构,关停一些服装批发市场,改造成为众创空间,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政策落地,金融改革也进入深水区。推动创新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政府、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市场发挥各自应有作用,推出了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等新的合作模式。

我们应该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相关领域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体制机制整体创新和完善。

变化无处不在,经济新常态的内涵还在不断丰富,我们对中国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执行一年来,既有新机遇,也有新挑战,关键看认识、看状态、看作为。非公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核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经济的走势,才会“拨云见日,大放光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