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不是唯一钥匙,网络安全得从教育做起

指纹不是唯一钥匙,网络安全得从教育做起

拍照摆V字手势也有风险?近日,日本媒体的一则报道引发公众关注,报道称,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提醒网友,拍照时摆V字手势,很可能会被盗取指纹。(新京报1月11日)

窃取指纹不是危言耸听,随着网络犯罪技术的不断进化,除了指纹,我们所熟知的不少安全防护手段,也正面临着被“破解”的危险。例如,近期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显示,在实际应用当中,支付宝的“刷脸登录”、熟人验证等登录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网络不是无缝的世界”,任何先进的安防手段都不是绝对安全的。

在信息化时代,安全防护与犯罪手段如“矛与盾”的关系一般,在相互斗争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中处处绽放着“金矿”的光芒,也诱使着不少不法分子,积极投身“网络犯罪”的行当当中。

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不少互联网相关行业,纷纷推出了便捷、可靠的安全防护手段,以适应日益严苛的网络用户需求。指纹支付、刷脸认证、声控登录等不少看起来“高大上”的技术手段已成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化产品的“标准配备”。而广大消费者也能从这类“新技术”当中,享受到十足的便捷与安全。但回头想一想,这些“新技术”真的很安全吗?

一类新技术的产生,从构思成形,投入使用,趋于稳定,到全面推广,其过程是相对漫长的。指纹扫描等技术的投入使用,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若没有传统的“密码登录”作为辅助,“指纹扫描”也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甚至,在某些设备和网络平台上,“指纹扫描”还没有“背记六位密码”更加实用。当下,不少的安全防护技术还处于“边使用边改进”的阶段,随着网络犯罪手段的不断更新,其中蕴含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小窥。

据权威统计显示,中国是目前全球互联网风险最大的国家之一,网络犯罪的导致损失占0.63%。面对不断增强的安全威胁,我们最需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前段时间公布的一则《诺顿网络安全调查报告》中指出,全球网络攻击所造成的消费者平均时间损失为19.7小时。此外,即使曾经遭遇过网络犯罪,但还是有不少受害者们继续保持自身的不安全行为。报告中还重点指出“过度信任互联设备使消费者更易受到攻击”。对于我国广大网民而言,不够全面的安全防范认识,是网络犯罪分子屡屡得手的一大病因。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事业发展迅速,有不少民众的生活,由“无网”到“有网”几乎在一夜之间完成。懂得如何用网,不一定懂得如何防范。而在网络时代,“便捷”和“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天平的两端,呈此消彼长的态势,网民在使用轻松便捷的网络功能服务时,自然需要承受相应的安全风险。面对这类问题,最需要做的是进行更为全面的安全防范教育。要着眼不同年龄、不同的行业、不同知识层面的群体,推广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宣传,深入网络安全教育在基础教育当中的普及,铲除宣传死角。同时,督促网络服务单位在投入新型安全认证手段之前,必须做好“补充教育”,使网民充分了解所用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对刻意夸大渲染的宣传手法进行严格的限制,有效提高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面对网络犯罪,广大互联网企业还是会积极更新安全防护手段,用以保护网民的利益。但更新往往在损失之后,若网民没有全面细致的安全防范意识,网络犯罪也只会越来越多。套用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不要沉迷于网络技术,人才是突破信息系统的关键”——《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某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