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化发展: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一是强化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和综合集成能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制造业企业自动生产、系统管理、远程监控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在主要中心城市和重点经济区开展试点示范,引导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建立自主服务机构,重点发展融资租赁、供应链管理等新服务业态。
三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并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中部地区设立总部,打造合肥、长沙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加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郑州和武汉国际物流中心,发挥其在中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围绕核心产品发展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等业务,实现制造产品线上线下无缝对接。针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一批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强化制造业服务化的功能区建设,依托现有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
开放合作:
培育中部先进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中部地区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在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集聚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的同时,还要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强化区域合作,在更大范围配置各类资源要素,培育竞争新优势。一是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深度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领域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开发。二是全面推进双向开放。坚持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并重,提高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三是深化产城融合与区域内合作。确保产业发展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使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与中部地区几大城市群相互协同,开展区域内省市县三级在制造业领域的协调合作。(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