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上升,传统比较优势明显弱化,必须依靠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
用好用活人才。人才是推动创新的第一要素。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拥有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和各类专业技能人才队伍,每年高校毕业生近800万人,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要落实好科研机构自主权,落实好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好对科研人员的股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形成高质量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良好态势。同时,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便捷多样的众创空间和服务平台,让所有有意愿、有能力创业创新的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创造价值。
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既要大力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又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动能。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努力使新动能的成长超过旧动能的衰减。同时要看到,传统产业仍是我国制造业的“基本盘”。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但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2.4%。我国制造业的主体仍是各类传统产业。应加快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武装和更新传统产业,特别是深入推进“互联网+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也会转化、汇聚为新的发展动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应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当作为政之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家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切实抓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增收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异地就医费用结算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工作,要把握好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对群众反映强烈、期待迫切的问题,有条件的要抓紧解决,把好事办成办好;对那些暂不具备条件、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扶贫助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不能超越国情国力作过高的承诺。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在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基础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使人民生活水平水涨船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