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佳:以包容合作再造新时代的丝路荣景

崔文佳:以包容合作再造新时代的丝路荣景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短短十六个字,可谓历史经验的凝缩,也是打开现实困局的钥匙。历史启迪前进方向,我们传承并发扬丝路精神,就在于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呼唤更多行动派。只要大家出以公心、精诚合作,新丝绸之路必然在当代焕发出远超往昔的勃勃生机。

五月的北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碰撞智慧、凝聚共识,携手推动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单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开辟光明前景。

高峰论坛圆满成功,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如黄钟大吕,在国内外的舆论场中激起强烈共鸣。诚如有媒体所言,丝路精神正照亮梦想的天空。犹记得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着眼全人类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发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问。丝路精神短短十六个字,可谓历史经验的凝缩,也是打开现实困局的钥匙。这份中国方案深刻启示:无论相隔多远,只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其中往往蕴藏着规律和真理。沿着那条千年古道追溯历史,我们更能理解丝路精神的真谛。公元前53年,古罗马人第一次在战斗中见到被制成军旗的丝绸,色彩斑斓的东方织物让罗马军团眼花缭乱,最终大败。短短50年后,穿着丝绸已在古罗马蔚然成风,被视为无上的奢华与荣耀。这样的小故事背后是联通世界的大事变:轻盈的丝绸承载起厚重的东西方文化,悠扬的驼铃奏响了东西方合作的乐章。有人将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并称为打通世界的两大要道。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丝绸之路没有成为侵略扩张的工具,反倒成为全球化的原始版本,见证了不同经济体系的独立并行与遥相呼应,成就了中华、印度、巴比伦、阿拉伯、希腊、罗马等文明的交流融合。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丝路精神提供了一个国际交往的样板。

历史启迪前进方向,我们传承并发扬丝路精神,就在于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尽管高铁已取代了驼队、巨轮已取代了古船,但一只只“黑天鹅”不期而遇,演绎了多部撩动各国神经的黑色幽默剧。一些人开始鼓吹保护主义,幻想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个孤立的湖泊。关起门来看似躲过了风雨,何尝不也隔绝了阳光?一片混沌里,中国之所以被视为“定海神针”,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我们解码了丝路精神,把准了开放与发展的辩证法。“一带一路”建设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需求,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这是中国对丝路精神的当代实践,是基于自身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基于本国利益和世界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万事开头难。“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呼唤更多行动派。在这方面,中国显然已经做出了表率——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在未来3年援建更多民生项目,等等。实实在在的举动,真金白银的投入,昭示出中国与沿线国家休戚与共的鲜明态度。“一带一路”建设终究不能是中国一家的独奏,其他主体的参与很重要。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在这样的过程中,国家不论大小,力量不论强弱,都有一份作为的空间。只要大家出以公心、精诚合作,新丝绸之路必然在当代焕发出远超往昔的勃勃生机。

“世界旋转的轴心正在转移——移回到那个让它旋转千年的初始之地,丝绸之路。”有外国史学家如是感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正引领着人们走到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相信,沿着这条梦想大道携手前行,一定能够汇聚起各国“撸起袖子一起干”的磅礴力量,携手构建起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