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昭:客观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2)

陶文昭:客观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2)

■敏锐把握初级阶段的最新变化

从逻辑上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化有两个方面,即阶段性变化与局部性变化。

关于阶段性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这样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历史阶段,必然会有若干个前后相继的阶段性变化。那么,“上百年时间”究竟分为几个阶段?从时间上看,如果分为两个50年的时间段,现今已经是初级阶段的下半程;如果分为三个30年的时间段,现今处于初级阶段第二个30年与第三个30年的临界点。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立的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而言,包括温饱、小康、全面小康、现代化等,今天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在任务上也是属于后半程。所以,无论从时间、还是从任务而言,我们都走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分之二、已经接近最后阶段的临界起点。

关于局部性变化,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五个“是”,即: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扩展到九个“是”,即: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以上这些方面的“是”,是初级阶段的具体要求。今天比照这些“是”,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城镇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社会发展接近全面小康,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等。总的来说,有些方面的进步比较大,若干方面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局部变化。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这些方面的大台阶,概而言之就是初步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指出,“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