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创新创业信心满满

张黎:创新创业信心满满

2014年秋天,清华硕士毕业后已在北京打拼多年的我,决定回到沈阳创办企业。

要进军的领域是工业无人机。现在市场上热门的娱乐级无人机很难突破超越;而可以大规模应用的农林植保、物流配送乃至消防反恐等无人机,则刚刚起步。我在北京航空产品销售领域耕耘多年,很清晰地意识到,民用无人机创新发展的前景像太平洋一样广阔。

我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蔡茂林请到了沈阳。经过一年酝酿准备,2015年10月,我和蔡教授联合创建了辽宁壮龙科技公司,并把之前投资的沈阳一个无人机公司研发团队挖了过来。靠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很快研发出油动直驱多旋翼无人机,这款农林植保型无人机“大壮”最大商业载荷60公斤,续航时间1—4小时,作业效率可达4—8亩/分钟,解决了电动无人机载重量过小的难题。

2016年初,公司很快受到资本市场青睐,某大型电商和投资者投资2000万元入股。紧接着,公司又研发出了用于物流配送、反恐、消防的多台样机……订单量迅速增长。前不久,还得到了中国航空航天创新创业大赛的二等奖,产品也打入了国际市场;现在,壮龙公司已经拥有3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还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些都令我十分振奋,公司发展充满动力,我们对未来也更有信心。

说起我为何选择回沈阳创业,一个原因是父母年事已高,身边离不开人,更主要的是,沈阳在这方面有独特优势。

投资应寻找价值洼地。相比一线城市,沈阳创业成本较低,房价便宜;营商环境改善提升较快,公司在沈北新区免费提供的一栋工业地产里办公,而且市里专门补贴了250万元的人才团队经费;更主要的是沈阳航空产业链条完整,人才优势明显。沈阳是全国低空改革试点城市,有沈航、东北大学等相关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有601所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相关研发,有沈飞等飞机制造企业,有中科院的自动化所。

壮龙能够创立站稳、崭露头角,得益于一批沈阳本土优秀创新人才的汇聚。壮龙的创始人团队中负责技术的两位“大咖”都是地地道道的沈阳人,一位是哈工大博士,一位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本科毕业生;40多位研发人员中多数是沈阳本地的。我们还聘请了601所的3位退休高工对研发把关指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未来几年,在智能装备领域,一定会看到更多的沈阳造,沈阳一定会再创辉煌!

(本报记者 何 勇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王玮玮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