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八个明确”的重要阐述,其中一条就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后,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问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我以为,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有五个方面的原则要求必须牢牢把握。

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这一原则,体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些基本国情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其中最关键最主要的是坚持“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管根本、管全局、管方向的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其中关键原因就是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0 多年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有独特优势,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什么其他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来设计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否则,就会丢掉原则、迷失方向。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等于不学习借鉴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文明成果。外国有益的、好的东西,我们都要虚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经验、做法和系统理论。这些都是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可以对比、分析和吸收借鉴的。但是,学习借鉴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 “全盘移植”,不能照搬照抄。总而言之,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党的领导关乎国家治理主体中的领导核心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说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致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要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将党的领导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党对国家治理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下去。

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必须牢牢把握。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家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其一切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其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应该来自人民,都应该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

首先,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和要求,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和要求。

其次,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方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领导亿万群众共同创造的事业。回首改革历程,从包产到户的全面推开,到万众创业的蓬勃兴起,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勇敢探索,推动中国改革发展步步向前。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现象依然存在。要推动制度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更加需要凝心聚力、集思广益,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长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

再次,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样做起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才能有深厚基础,也才能凝聚起强大力量。

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略和方法手段,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 ;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原则,深刻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内在联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着力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始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让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我们党要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必须同时发挥好法律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只有坚持和落实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和德治建设,使法律和道德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必须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联动和集成效能,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近年来,随着各项改革举措的集中出台和迅速推进,改革的局面空前复杂,难度空前增大,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够的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为此,深刻把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当前影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主要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

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质,是进一步提升社会系统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社会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水平。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深化改革,而改革必须协调配套、系统集成,否则难以实现其初衷与目的。社会变迁要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但经济发展所需的动力不仅只来自于经济领域,其所引发的问题,不能仅仅靠经济的方式来解决。改革必须统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诸多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涉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涉及利益、权力、权利、制度、法律、组织、体制、机制和价值等多方面要素,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效率效益与公平正义等多方面关系。只有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等一系列制度综合配套的协同推进中,才能顺利实现改革初衷,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才能最终达成。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只有各项制度建设协调推进、互相配合,才能够发挥整体性的系统功能,达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果。国家治理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提高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素质和本领,提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工作能力,才能形成先进的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国家治理体系从根本上规定了治理能力的内容、结构和治理能力所能达到的上限,而国家治理能力反过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只有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配套、相协调,才能形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合力。

党的十九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任务,部署了一大批力度更大、要求更高、举措更实的改革任务。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并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作者系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育长)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