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考察冬奥场馆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考察冬奥场馆

1

12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左一)和委员赵宏博(右二)、刘显英(右三)、张虹(左三)、王冰玉(左二)在延庆赛区考察建设中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雪车雪橇中心。

12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委员张虹、王冰玉、刘显英、赵宏博以及冬奥组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考察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车雪橇中心和北京赛区五棵松体育馆,今天还将考察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和首体园区。杨扬表示,对于未来永久性场馆而言,让人们每次来到这个场馆都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是奋斗目标。

这次考察就是为了发挥运动员委员会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协助组委会明确运动员服务的标准和水平,从运动员的角度出发,监督相关工作落实。而且,北京冬奥组委用行动诠释了向全世界做出的“以运动员为中心 ”的庄严承诺。此次场馆规划建设考察活动,让运动员委员深入参与筹办工作,拉近了参赛者和办赛者的距离,同时鼓励这些曾在赛场上拼搏的优秀运动员为北京冬奥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2月13日驱车来到延庆赛区正在紧张施工的场馆现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们在现场负责人的介绍下,看到了未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雪车雪橇中心,以及世界各地运动员们入住的冬奥村所在地,听取了负责人详细介绍的场馆和相应设施建设规划,了解到最新的建设进展,特别是实地欣赏到得到国际单项组织认可的雪车雪橇赛道模块试验样本,大家表达出赞许之情。

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曾经都是优秀运动员,他们拥有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十分了解运动员最关切的问题,因此也能提出很适合运动员比赛和生活的温馨建议。国家花样滑冰队总教练赵宏博说:“冬奥会以运动员为中心,我们就是要体验运动员在冬奥会期间有什么样的感受,围绕运动员吃、住、行展开。吃要体现中国特色餐饮,这肯定会让他们有不同的感受。住肯定是最舒适的,运动员进入冬奥村里,运动员需要缓解赛事的压力,打打游戏,做一些娱乐活动,我想咱们能否加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娱乐项目,让运动员去体验。要知道北京冬奥会期间,正值中国传统春节假期,春节传统文化肯定能体现出中国特色,让外国朋友感受中国文化,让运动员有好心情调节自己,以更好的竞技状态参赛。至于行,这方面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没有丝毫问题。”至于在延庆赛区看到的情况,赵宏博说:“我觉得巧夺天工,在这里复杂的山区,杨扬曾经也说,她第一次来的时候,知道这里被确定为冬奥会场馆区很感慨,因为这里当时什么都没有,现在则完全不同,我相信未来建成的场馆绝对是世界顶级的,相信我们中国人完全能够做得到。”

杨扬不仅现在是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作为曾经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在冬奥会和冬季运动项目赛事运营、场馆建设和布局、竞赛规程、体育器材、运动员服务等各个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以及客观准确的话语权。杨扬说:“场馆建设得到了各种专家的支持下,每个阶段他们都定期前来评估,所以场馆的专业性没有问题,而且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学习过程。我们结合自己的经历,从运动员角度来了解,比如我询问了路线、冬奥村离场馆的距离等等,从我们的角度完成运动员的体验。”

可以说,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都会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杨扬说:“比如冬奥村建设,相配套的东西怎么样也很重要。在设施规划和设计方面,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运动项目委员会都有标准,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保障。同时,届时我们是春节假期,完全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设计融合进去,这样在保障运动员基本的休息和比赛条件之外,能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文化。”

杨扬还从场馆和冬奥村的实际距离方面,给予延庆赛区建设较高的评价。她说:“从冬奥村到比赛场馆,路程在30分钟之内都是合理的,如果时间再长,运动员会晕车,身体会有所消耗。我自己曾在一次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参赛时,记得自己每天需要从住宿的山上,到山下场馆去训练和比赛,要走很长的山路,有的运动员到比赛场地会吐。我询问了咱们场馆相关负责人,我们冬奥村和比赛场馆之间最长车程距离时间是18分钟,而且还有缆车,这就有两种出行方式,还有滑雪运动员可以直接滑到村里面。许多外国运动员都表示,对北京冬奥会很期待,一是对中国办赛能力很认可,而是想看看开幕式如何,新建场馆到底如何。”

当杨扬等委员们看到雪橇雪车场馆建设现场,都很感慨办冬季赛事的确不容易。杨扬说:“每个项目都很专业,我们办赛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想成功举办冬季赛事不容易,它需要从场馆建设到赛事运营都很专业,这对于我们冰雪运动水平并不是很强的国家来说不易。不过,我相信中国的办赛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未来还会培养出相应的大量专业人才,对这个项目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的设计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也可以到国外进行赛事服务。”

那么,我们未来的场馆达到一个什么高度才会令人满意。杨扬说:“场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冷冰冰的,但后期利用很重要。场馆通过冬奥会,会有很多的故事产生,我们希望这些故事让运动员在场馆里有一种归属感。这些场馆是永久性场馆,未来还要举办国际赛事,无论是运动员、教练员或其他工作人员,每次来到这个场馆都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因为它是永久性场馆,未来也会有游客来体验。那么,怎么让人们去体验就是一个课题,让人们能够触摸和感受当年竞技风云的痕迹。运动员的拼搏故事很激励人,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运动员委员会要做的事情。”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