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摘要: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圣使命,理应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远大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文学艺术界和哲学社科界的道德建设,强调艺术家和学问家们要崇德弘道,做道德楷模。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再次谆谆嘱咐说,“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殷殷期望,语重心长,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摄图网_400611239

所谓“明德”,就是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性,并推己及人,使大家达到完善的道德境界。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圣使命,理应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远大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以人的高尚道德品质,展现做人的楷模。

“文以载道”。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最重要的是必须勤奋创作,为人民贡献出更多精品佳作。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建文化强国,须有精品力作为基础,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高扬起先进文化的旗帜,努力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用优秀作品来引领风尚,匡扶正气,化人育人。创作精品力作,要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尼采说:“凡一切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血写下的书。”曹雪芹的自题诗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只要在创作上真的付出心血了,苦心孤诣,勤奋写作,就肯定会有丰硕的收获。创作精品力作,要有自寻苦吃、以苦为乐、肯为艺术做苦工的精神准备。要经受住身体的劳累疲倦,不惜“为伊消得人憔悴”;还要与精神的痛苦掰腕子,顶住精神的困倦,战胜心理的寂寞,克服物欲的引诱,“衣带渐宽终不悔”。如是,才可能苦尽甜来,心想事成。君不见,当代文学艺术家们精心创作出来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亮剑》《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士兵突击》《战狼》等优秀文艺作品,不是正在有效引领时代风尚,激励无数国人和有志青年发愤图强,创造辉煌吗?

“士以弘道”。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艺家、学问家们必须努力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特意提到:“文艺界知名人士很多,社会影响力不小,大家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许多文学艺术家学问家都具有很高知名度,一举一动都有很大影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自觉服膺真善美,严格要求自己,崇德尚艺,修身立节,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如影视演员李雪健,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台上认真演戏,台下清白做人,虽身患重病,仍不改初衷,努力打磨演技,精心揣摩角色,为观众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形象,自己也光荣入选“改革先锋100人”。反之,也有个别演艺人员放松思想改造,不择手段追求名利,重艺轻德,违法乱纪,出了吸毒、嫖娼、逃税、造假等一些丑闻,不仅自己身败名裂,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教训十分沉痛。每个文化工作者都必须引为鉴戒,牢记“德之不厚,行之不远”的古训,把做人、做事、做戏、做学问统一起来,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新时代海阔天空,八面来风,呼唤着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们大显身手,各逞才华。衷心希望他们“以德领才、以德润才”,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以“用明德引领风尚”为己任,把以人民为中心放在首位,把奉献精品佳作落到实处,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让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激励人民奋发有为的重要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