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的三重维度

《少年中国说》的三重维度

2019年纪念五四青年运动100周年之际,重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文章至情至性、至高至远,令人心中涌动起别样的感动。《少年中国说》诞生已经100余年,掩卷沉思:今天又应该在何种意义上解读《少年中国说》?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历史、文学和人格三重维度再看《少年中国说》在新时代的意蕴和价值。

历史的贯通性——春风杨柳万千条

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分子制造舆论嘲弃中国是“老大帝国”,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驳斥如此无耻谰言,唤醒人民的救国热情和民族自尊,梁启超写下了这篇洋洋洒洒、声震寰宇的《少年中国说》。囿于历史阶级性,梁启超当时只能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言说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表达他对于一个全新国家形态的美好憧憬。两年之后,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创作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以“未来完成式”的语态叙述“少年中国”的建国历程,意欲将“少年中国”从一个政治象喻变成未来可期的历史现实。“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

站在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上,“新中国”才是现代中国新的历史征程的真正逻辑起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较于已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仍很稚嫩、很年轻,“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在此意义上我们言说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应该是“少年中国”。

“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面对新时代方位上的“少年中国”,我们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改造世界,在改革开放40多年创造的辉煌业绩的基础上奋发图强、再攀新高。

文学的诗意性——晴空一鹤排云上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自述其文“颇尚矜炼”“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少年中国说》可谓当时陈腐凋敝境况中的一股清流,颇有激浊扬清之风骨,被公认为是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文章在表达上,以气势磅礴的重重排比和逻辑严密的层层论证,直抒胸臆,铺陈强调,酣畅淋漓,势如破竹;在语言上,或散或骈,或文或白,或中或外,形成一种崇高激扬、奔放豪迈的行文风格。梁任公本人也把此篇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徐志摩、胡适、蒋梦麟等当时的进步青年无不喜爱读梁启超的文章,又无不受其熏染影响。徐志摩说:“先生之文章亦天矫若神龙之盘空,力可拔山,气可盖世,淋漓沉痛,固不独志摩为之低昂慷慨,举凡天下有血性人,无不腾攘激怒,有不能自己者矣!”

“少年中国”以其文学形式出场,渐渐演变为一种诗意性的文化符号。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引岳飞《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引龚自珍的长诗《能令公少年行》,旁征意大利民族主义政治家马志尼“少年意大利”的革命主张,可谓博古今、通中外,为“少年中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真挚颂歌。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并不是文人墨客的风雅专属,而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深层心灵需求。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需要豪迈诗篇的激励鼓舞;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我们的征途,如星辰大海”。

人格的青春性——愿得此身长报国

时年27岁,梁启超写就《少年中国说》,后乃自命名为“少年中国之少年”。说一人是否为少年,并不单看其生理年龄,更应参照其是否具备少年天性的青春活力、雄心壮志和进取精神。从性格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向度上看一个国家时,此国便具有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少年”品格。从1949年成长至今天的“少年中国”——常思将来,生希望心,进取,日新,常敢破格;常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能造世界;常喜事,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如朝阳,如乳虎,如侠,如戏文,如泼兰地酒,如大洋海之珊瑚岛,如西伯利亚之铁路,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

“少年中国”青春洋溢,广大“少年中国之少年”理应分得国之气质、继承国之精神、实现国之理想,唯其如此,才能破解青春易逝和历史永恒之间的悖论,使转瞬即逝、白驹过隙的青春少年时光在融入国家民族的历史伟业中变得崇高和不朽。“得其大者兼其小”,水滴入海方不干。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作为同新时代共前进的当代青年,我们须接力奋斗,因为我们既生逢其时,也责任在肩;我们既幸会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最大时代使命;我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我们既在乎自己独善其身的小确幸,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记。

认识政治的时代性,坚信历史的未来性,葆有文学的诗意性,激扬人格的青春性——“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