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党旗,他们交出了优秀答卷

面对党旗,他们交出了优秀答卷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优秀党员的一组剪影

承担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以来,军队抽组的1400名医护人员牢记人民军队宗旨,临危不惧、一往无前,与疫情抗争、同病魔战斗,把火神山医院变成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座“安全岛”,圆满完成收治任务。

火神山医院交出优秀答卷的背后,有一支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的优秀党员队伍。他们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本期,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热血担当。

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一病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主任李琦——

“把阳光和希望带到火神山”

初心使命是沉甸甸的责任,这场战“疫”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李琦

“80天了,我第一次看清它的样子。”站在火神山医院保障楼楼顶俯瞰医院全貌,感染一科一病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主任李琦心情有些激动。

4月14日中午,艳阳高照。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一病区收治的两名患者治愈出院,李琦带着医护人员一路将他们送到医院门口。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李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阳光下的医院一片宁静,李琦的思绪回到80天前的除夕当日。那天傍晚,作为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防控督导小组成员,李琦刚刚完成任务归队,就接到了出征武汉的命令。在他随身携带的行李箱里,装着一台便携式呼吸机。他患有睡眠呼吸障碍,每天都需要在呼吸机的支持下才能入睡。

医院刚收治确诊患者时,李琦常常在病房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我是科室主任,必须掌握每一名患者的病情”。有一次,李琦对新收治的60位患者逐一询问病情后,顾不上休息,便立即着手制订治疗方案,随后又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红区”工作。5个小时后,李琦出现低血糖症状,感觉头晕心慌,他赶紧向护士窦恒要了一块巧克力。

在李琦心中,患者健康是第一位的。为了提高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他带着医护团队边救治边研究,不断完善治疗方案。2月19日,81岁的重症患者栾大爷被收治到病区时,身体虚弱、病情危重。李琦根据他的病情拟制了治疗方案,并带领医护人员从心理疏导、营养支持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救治。每日查房,他都详细评估栾大爷当日病情,针对性调整医护方案。在李琦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3月31日,栾大爷康复出院。老人激动地说:“是解放军医疗队救了我!”

“如果病房里找不到他,那肯定又是去会诊了。”医生王斌说。作为全国全军知名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李琦每天除了收治患者,还要承担大量院内外的重症患者会诊工作,最多时一天曾会诊6位患者。一天,李琦受命到某医院为一名病情复杂的患者会诊。患者持续高热,呼吸衰竭,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李琦仔细研究后,提出了“中等剂量激素治疗”“高流量吸氧”等多种治疗方法。两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呼吸也得到极大改善。出于对李琦的信任,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李琦再次参加会诊。第二次会诊时,李琦认真调整了后续治疗方案。如今,已经可以下床走路的患者逢人便说,解放军的专家就是不一样。

14日上午出院时,在院治疗时间最长的一位患者拉着李琦的手动情地说:“是解放军医疗队把阳光和希望带到了火神山,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温暖留在了我们心底。”

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党员、副主任医师史亮——

“看到患者出院,付出再多都值得”

这场战“疫”是一场大考,也是对个人党性的一次检验。——史亮

一次又一次的无畏生死、直面病魔,一次又一次的亮剑拼搏、永不言弃。成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后,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史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的使命、党员的担当。

抵达一线后,史亮被病区任命为第一医疗组组长。进驻医院头几天,史亮几乎没有休息,身体力行带着医疗组成员清理施工垃圾、打扫病房卫生、完善医疗设施,全力做好患者收治准备。

2月4日,首批患者被收治入院,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式打响。史亮接诊的第一名确诊病人患有糖尿病,入院时高烧不退、气短症状明显,属于重症病例。面对被感染的风险,史亮毫无畏惧穿上防护服来到患者身边,详细了解发病过程和基础疾病、分析肺部影像,为患者制订全方位的治疗方案。通过给予患者氧气输入、配合降糖等治疗手段,患者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成为第一批出院的治愈者之一。“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感觉重新回到人间,谢谢您!”出院时,患者紧紧握着史亮的手激动道谢。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病房里查房,采集病史、了解病情、下达医嘱、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是史亮每天的必修课。陈阿姨是一名几经转院的确诊患者,来院时虽然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病毒核酸检测反复呈阳性,无法达到出院标准。看着身边很多人陆续出院,原本性格开朗的陈阿姨变得沉默寡言。

“稳定患者情绪,让他们重拾信心,对病情康复至关重要。”为了缓解陈阿姨的焦虑,史亮每天都到“红区”病房与她聊天,进行心理疏导,为她讲解病情,鼓励她战胜病魔。

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诊治,陈阿姨终于达到了出院标准。那天,陈阿姨坐上接她出院的车,高兴地说了几句打油诗:“确保病毒根治,转院来到贵院。几经调理医治,终于康复出山。”

80天的奋战,史亮负责的医疗组交出了优异答卷: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64例,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34例,占比53.1%,治愈率为100%。“看到患者治愈出院,付出再多都值得!”史亮说。

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临时党支部委员、护士张玉芝——

“这是入党以来最自豪的一次‘优先’”

能在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张玉芝

呼吸机、监护仪、门把手、马桶盖……4月10日,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临时党支部委员、护士张玉芝花了近3个小时,逐一用消毒液仔细擦拭,摆放整齐。

时间回到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45名患者,其中24名分到她所在的科室。

一开始,在“谁先进‘红区’”的问题上,大家曾有过讨论。“我党龄最长!”张玉芝请战讲出的理由很“硬核”:在传染一线工作30多年,曾赴小汤山抗击非典,带领护理团队创造了“患者零死亡、服务零投诉、工作零差错、医护零感染”的成绩。

但是,担心55岁的张玉芝体力扛不住,曾赴小汤山的战友武睿敏、曾在维和时零距离接触过烈性传染病的战友赵艳丽也都积极请战。

最终,组织确定赵艳丽首个进“红区”,但张玉芝还是换好防护服站在了病房门口,逐个检查战友们的防护情况。当时,由于患者进院时间临时调整,正在请领物资的赵艳丽来不及赶回病房,张玉芝二话没说率先走进病人通道。“别怕,跟我上!”看着有些紧张的年轻护士,张玉芝带领大家快速将患者送入感染病房,从上午一直忙到下午。

考虑到张玉芝的体力,组织尽量少安排她进“红区”,把请领和发放物资任务交给她。通往医院物资库的路不长,却并不好走,数百米的外围甬路有陡坡、有坑洼,还有施工留下的一地泥水,特别是进入医护人员通道后,每隔十几米就有一道门槛。

张玉芝每天都在这条路上频繁往返。清点药品和耗材时,每样东西她都要拿起来看一眼、查一遍、封好箱,搬到小推车上送往病房。最多的一天,张玉芝一个人来回运了50多箱药品和耗材。

“‘红区’的战友很辛苦,外边的工作我得冲在前边,多分担一些。”把物资归整井井有条的同时,张玉芝总是帮助年轻的护士搞好护理。护士徐泽雨说,“大姐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只要她站在我们身边,我们就踏实。”

排班的时候,张玉芝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个,在她心里,这是党员该有的位置。收拾完库房,她进入“红区”,帮着护士一起护理重症和老年患者。70多岁的患者曾阿姨同时患有10多种基础病,长期卧床,护理难度很大。经过精心治疗,曾阿姨的病情基本稳定,但吃饭一点胃口都没有。那段时间,张玉芝常来到曾阿姨床边,认真测体温、量血压、喂饭翻身,还带来老人爱吃的面包和酸奶,鼓励她“吃饱了才有抵抗力,才能早点康复”。

病区墙上有一面党旗,每次消毒时抬头看到党旗,这位医疗战线的老党员总会心潮澎湃。她说:“第一个进感染病区,这是我入党31年来最自豪的一次‘优先’!”

责任编辑:李娇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