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统筹到一体推进:后脱贫攻坚时代的新思考

从多元统筹到一体推进:后脱贫攻坚时代的新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大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0年全国两会强调,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国际经贸摩擦的加剧,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是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关注中国的扶贫成就的人们交出答卷的收官之年。过去七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被进一步激活,逐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关键时刻,需要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意志,凝聚多元主体合力啃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硬骨头”。

就业扶贫:民生发展的动力引擎

就业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环节。较之于供给既有框架之下帮扶性的财政纾困,增加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可以转变贫困人口的收入结构,有效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解决就业问题,保住老百姓的饭碗,就保住了民生,稳定了社会。同时也需要认清,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方面造成的消极影响仍需要时间恢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设2020年GDP增长指标,而是将焦点议题汇聚在“六保”和“六稳”的基础之上促进经济发展,反映了我国政府决议的实事求是原则和科学性。这意味着,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既需要为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多种帮扶措施,使其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自主创业,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实现民生水平的持续提升;又要在对当地劳动力资源、产业资源等要素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对过剩的劳动力进行培训增强贫困劳动力的上岗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扶贫:“输血”与“造血”统筹推进

产业扶贫是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明确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如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如何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巩固脱贫成果是当下扶贫工作的重心,也与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息息相关。对于实现脱贫的社会个体来说,脱贫出列意味着全新生活的起点,确保他们不走贫困老路就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产业不仅是实现脱贫、稳定扶贫成果的核心环节,也是确保脱贫群体民生水平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

在脱贫攻坚中,我国政府不断深化开发性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推进,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形成了以国家支持和社会帮扶为助力,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贫困地区资源要素,强调培育调动内生发展动力,因地制宜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反贫困治理路径。同时,2020年“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这一既定目标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最为重要与迫切的任务。当前,应当进一步深化实施产业扶贫政策,重点挖掘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模式发展潜能,在不折不扣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乡村产业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商业企业模式与社会企业模式并存的产业格局,最终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消费扶贫:社会联动的创新实践

消费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社会联动层面的创新实践,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能量与助力。在贫困地区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政策深化落实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既要巩固前期扶贫成果和夯实扶贫机制,又要防止因扶贫机制固化而产生的路径依赖和机制损耗的张力问题,这就呼唤在扶贫模式发展、机制构建以及治理逻辑方面寻求新的思维和突破。2019年1月,消费扶贫纳入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体系,通过灵活运用市场化机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进一步扩大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农产品有销路、有钱赚,贫困农户就业渠道进一步扩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焕发新活力,激发贫困农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贫困农户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筑牢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机制,以实现脱贫攻坚的目的。

从当前的脱贫攻坚实践来看,消费扶贫一方面有效地衔接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和服务与市场化机制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末端消费推进贫困地区的产业链构筑,为贫困人口带来了真金白银;另一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引入了新型的平台和工具,有效解决了其产品和服务在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我国脱贫主战场和区域经济布局的弱势地区在地理分布上存在着很强的耦合性,目前消费扶贫的资本和产品流动的单向性特征明显,政策性主导的主体行为导致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仍脱节明显。在接下来的脱贫攻坚实践中,要想实现消费扶贫赋能脱贫攻坚,需强调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要从以生产为主导转变为以消费为主导,立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深入推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产品与服务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协调推进消费扶贫纵深实施。

(作者:刘泓,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育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80384700。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