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真”“情”“实”“意”的理论内涵

深刻把握“真”“情”“实”“意”的理论内涵

2004年12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出席浙江省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对社联组织和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真”“情”“实”“意”的四字要求,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真)、坚持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充满激情的态度(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实)和树立精品意识的导向(意)。2020年6月22日,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号召全省哲社工作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真”“情”“实”“意”四字要求,不断深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回答时代课题,为建设“重要窗口”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真”“情”“实”“意”四字箴言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思想与论述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可以为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成长提供重要遵循。

新时代赋予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也给予我们新的启示。未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在遵循“真”“情”“实”“意”新内涵基础上,以更高的目标、更严的标准,加强内涵发展和内容创新,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

践行“真”,有两层含义。一是要真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在智库提供的产品中,思想和观点是首要的因素。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首先要塑造智库的思想灵魂。必须清醒而高度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看家本领。二是要“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建设的指示,确保智库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正确导向。智库学者要学好真本领、把握真情况、研究并解决真问题,形成理论研究的好成果,达到实际运用的好效果。

践行“情”,即智库学者要有工作激情、知社意民情、能引导舆情。智库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大有可为。智库学者要充满激情地开展工作,要振奋精神、奋发有为,保持昂扬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为繁荣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界要通过深入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媒体和智库要增进彼此融合,建设“智库型媒体”“媒体型智库”,实现智库成果的精准化广泛性传播,有利于密切关注舆情,引导公共舆论。

践行“实”,就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全球视野,关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扎根于大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全球竞争等高度确立研究现象、总结经验、聚焦问题、展现智慧、讲好故事。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我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关注“一带一路”建设、金砖、G20、南南合作等国际合作平台,聚焦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现实问题,以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更紧迫的使命感、更自觉的担当意识,为育新机、开新局提供更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践行“意”,就是要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也就是“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按照优化基础性研究、强化应用性研究、突出政策性研究的原则,重点抓好优势学科建设。要体现理念创新、学科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创新和机制创新。理念创新是前提,社会各界要明晰对智库的认识,智库对自身要有准确定位。学科创新是基础,要完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方法创新是根本,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掌握问题全貌,拿出科学的解决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探索建立思想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智库共同体、智媒融合体等,形成研究合力,扩大传播效力。能力创新是关键,要提升智库研究能力,加强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是保障,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形成能适应和推进智库发展的评价与奖励制度、竞争与考核制度、相对灵活的人事和财务制度等,为提升软实力提供制度保障。

未来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过程中,需要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真”“情”“实”“意”为遵循,积极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事业发展,为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鲜活有力的智慧支持!

(本文系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20JD710049)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