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社会

压力管理与积极工作——疫情发生后的心理建设与社会和谐

报告人:王利群 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 副院长、教授
简 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仅是一场防疫战争, 而且也是一场心理战役。疫情触发了我们对生命的无常、经济前景的压力等担忧,同时,也让我们在不长的一段时期内,面对来自外部大环境相对集中的负面信息和压力。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副院长王利群教授作的专题辅导报告,阐述了疫情发生后的心理建设,对于我们强“心”健体,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播放:33368
发布时间:2020-08-24 10:30
  •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是指任何能够被个体知觉并产生正性或负性压力反应的事件或内外环境的刺激。按照来源可以分为: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和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压力是在刺激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并在保护性和资源性因素作用不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压力产生的过程是个体在对抗压力源影响时表现出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动态变化的过程。[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这为我们做好疫情发生后的心理建设指明了方向。[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王利群 图片01

    王利群 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 副院长、教授

    点此浏览完整报告

    点此浏览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我们都清楚地记得,在2020年的春节前后,我们的生活节奏跟记忆当中的不一样了,一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打乱了我们的工作节奏,影响了我们期待的聚会,改变了一切。

    今天,我跟大家探讨的内容是,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怎样进行压力管理、怎样积极工作、怎样进行心理建设,以及怎样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聚焦疫情发生后怎么进行压力管理,从压力之“源”、压力之“理”以及如何做好疫情发生后的心理建设三个方面,讲述压力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压力之“源”中,将介绍压力的来源,压力是怎么发生的。在压力之“理”中,将介绍压力管理的机制,它是怎么发生、发展的,以及从个体的角度它是怎么来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的。在疫情发生后的心理建设中,将讲述积极工作和积极休息。这既是我们生存的需要,也是我们发展的需要。

    一、压力之“源”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压力”这个词。我们说,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次新冠疫情防控,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我们打赢了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这是我们在压力下积极工作的一个例子。

    压力的来源通常包括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战争因素和人际因素等。在这些因素面前,作为个体如果感到应对能力不够时,我们就会有压力感。压力源是导致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情景、刺激、活动和事件。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是指任何能够被个体知觉并产生正性或负性压力反应的事件或内外环境的刺激,简单地说可以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

    心理学上所说的压力感是指当个体面临外在或内在的压力时,自身能力不足以去应对的一种紧张状态。比如,考试之前我们很紧张,感到有压力,这实际上是我们想得到好的成绩与个体的考试实力不匹配的结果。如果你想考95分或者100分,但是你的能力达不到,那么你就会有压力感。反过来,如果你有考50分的能力,但你只想得40分,那么你就会没有压力感。在有压力的环境里,如果个体感到有压力,这实际上是健康的一种表现;如果个体感觉不到压力,反而是很危险的。

    在压力源和压力感这组变量中,存在四种情况,即:有压力源,有压力感,我们要积极应对;压力源少,压力感少,我们要积极休息;有压力源,没有压力感,这是盲目乐观,是很危险的;没有压力源,有压力感,这是过度消耗,又称为无效焦虑。

    在叠加性压力下,一方面我们要理解压力,明白压力的存在是客观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清楚人和压力之间构成一个博弈系统,如果正确应对,压力在带来破坏的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促进。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