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半放学后,六年级的耿欢欢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村广场上玩,而是抓紧时间回“家”写作业。除了重返课堂的喜悦,他心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
耿欢欢的家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四合村,这里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山区,崎岖山路把分散的自然村落“合”到一起,但贫困的阴影始终笼罩在这片大山深处的旱塬上。
四合小学是附近唯一的学校,耿欢欢上学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后来,家里决定在学校附近租一间房,由妈妈过来照顾他和妹妹生活,组成临时的“家”。学校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家庭,他们寄居在狭窄空间里寻求改变命运的机会。
写完作业的耿欢欢迫不及待地跑出门,来到村委会大院一座红瓦白墙的小屋。他小心翼翼推开门,一个宽敞明亮、布置精巧的书屋映入眼帘。书架上摆满了图书杂志,周围陈列画报、马灯、收音机等老物件,墙上挂着剪纸字画,屋子中央是一张铺着绿色天鹅绒布的大书桌,天花板上锦绣香包垂下流苏……这便是耿欢欢心驰神往的秘密之地——读者乡村文化驿站。
下午四点半放学后,六年级的耿欢欢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村广场上玩,而是抓紧时间回“家”写作业。除了重返课堂的喜悦,他心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
耿欢欢的家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四合村,这里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山区,崎岖山路把分散的自然村落“合”到一起,但贫困的阴影始终笼罩在这片大山深处的旱塬上。
四合小学是附近唯一的学校,耿欢欢上学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后来,家里决定在学校附近租一间房,由妈妈过来照顾他和妹妹生活,组成临时的“家”。学校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家庭,他们寄居在狭窄空间里寻求改变命运的机会。
写完作业的耿欢欢迫不及待地跑出门,来到村委会大院一座红瓦白墙的小屋。他小心翼翼推开门,一个宽敞明亮、布置精巧的书屋映入眼帘。书架上摆满了图书杂志,周围陈列画报、马灯、收音机等老物件,墙上挂着剪纸字画,屋子中央是一张铺着绿色天鹅绒布的大书桌,天花板上锦绣香包垂下流苏……这便是耿欢欢心驰神往的秘密之地——读者乡村文化驿站。
“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是瞿广业来四合村时的第一印象。经过这几年政府和读者出版集团全面帮扶,村里基础设施和村民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但要想彻底消除贫困,读书仍是最有效的捷径,孩子上学是农家最大的希望。
“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很难有这样自由舒适的环境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四合小学校长李淑倩说,现在有了“读者乡村文化驿站”,对于学生、家长、老师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开幕式匆匆一瞥,耿欢欢意犹未尽,于是他和同学约定写完作业后再来探访。“读者文化驿站”也迎来了第一批读者。
“这里环境漂亮,书很多读起来也有意思。”耿欢欢说,“和同学们一起边看书边交流,不像家里学习那么疲惫。”
“把书香社会的建设延伸到农村去,把‘最后一公里’打通。”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刘永升说,要让“读者乡村文化驿站”成为一个村民愿意去的、有书香之气的乡村文化综合体,让偏远农村的孩子也能从小读书看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夏日将至,黄土旱塬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草木芬芳。此时此刻,耿欢欢和同学们沉浸于书香四溢的阅读体验,身后的书架如同星辰大海,承载着少年五彩斑斓的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