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 写给北京城的交响

京韵 写给北京城的交响

《北京传》邱华栋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邱华栋的《北京传》闪亮登场,买来一本闲读,读着读着,读出了阅读的认真与快感。

全书26万字,从体量上讲,不谓之大;注释中参考的书籍112部,不谓之多。

我对《北京传》的阅读,打破了以往的阅读格式,或者说惯习——隔过了“序章”《中国尊的瞭望》,从第一章《蓟城与燕都》开始阅读正文,在留下一些不解或者韵白后,再从序章和后记中寻觅解读,作为补空。

“北京湾”这个提法,我第一次接触到。北京湾,奠定了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海洋文化之间的冲击、交汇、融合,是这座城市孕育、诞生、成长的必要元素。

邱华栋在《北京传》中,从北京历史的纵深中解析出时空中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政治定位,深淘这块土地在历史经纬中的辉煌,溯往北京城在历史更迭中的历史际遇。

城市传和人物传不同:城市是永续生长的生命体,是时间数轴的继往开来,空间格局的起伏错落,历史的纵深和未来的无限,需勾陈和联想,乃至推理。城市传记更为客观,因为这座城市的历史站位、文化根基、事件遗迹、时空过往,无需作家做出粉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人物传记则既要考虑到人物的社会影响,又要小心翼翼对待人物的情绪,还有与之有关联者的情结,以及传记的作品效应。且生命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物事迹的总量,需要有效地、尽可能地挖掘。

《北京传》采用了时空间的转移和对质,慢条斯理地梳理出这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全景观,记述这座城市的伟大与恢弘。以宏阔的视角,爬梳北京三千余年以来的历史传承、空间变化和功能演进。它是一位作家对这座城市的理性观察,开启了这座城市的群体记忆。书中所记述的一砖一瓦、一个个建筑集群、一条条胡同、一个个四合院的汇集,豪杰普民的身影,构成了北京这部大书的立体与宏伟。也正因此,《北京传》具有无法替代的史料价值。

更难得的是,《北京传》既站在了历史的肩头,也立足于现实的胸口,还展望了未来愿景。时间链条串联起来的痕迹与存在,也许是历史的纵深——从春秋战国到金元明清,再到近现代以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年代里的世界大都市的形成,以及当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建设,都是北京作为世界大都市的传奇般的扩写。这一雄伟的历史进程和时间的铸造,使北京成为了人类的建筑杰作、中华儿女的自豪。

在北京生活工作二十余年的作家邱华栋,在时空冥冥中,得到了这座城市的召唤。这种召唤,赋予了作家对北京保持着探索的好奇、文学的热情和文化的使命。他不断地收集着关于北京的各种资料,据说有四五百种之多。这些资料为《北京传》奠定了横空出世的可能与必然。

二十多年前,邱华栋作为外来者充满好奇,当下则以北京人自居,这两种身份的演变,给了他创作的多重视角,从主客观的维度出发,去探及淹没在时空和建筑深处的历史,又从当下的现实中勾勒远大的未来。他骑着自行车,一站一地地感受北京的城市天际线;他开上车在高架桥上俯瞰立交桥下的北京。他不仅是一个成熟的漫游者,在历史复杂的资料与现代丰富的变化之间自如穿行,他还以北京人的淡定和安然,波澜不惊又有条不紊地去叩响大小街巷的一扇扇门扉。他搭建起的是北京的宏观与微观。

《北京传》的文学架构是体恤温润的,主副章的叠加设计,使主章的空白在副章中得到了弥补,正所谓“每一个转弯处,都有一个声音在背后延揽,从历史的宏观落入日常烟火中。”

《北京传》中谈到,那些为北京城的形成与发展而鞠躬尽瘁的人们,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他们留下的是什么?是宝贵的人文、专业、文化、知识财富。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北京传》里谈到“未来之城”“智慧北京”,以文化的角度探及未来北京城形象的丰富和健康富有勃勃生机的城市生命体。

在《进入北京三千年的生命,非虚构与想象力组成一把立体钥匙》访谈中,邱华栋说:未来北京,一个是北京的空间格局,已经变成京津冀一体化构想下的首都了,从这一点来看,城市的边界似乎还在扩展。另外一个方面,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发展,使得北京这座城市会有虚拟的和现实的、历史的和未来的多个层次。我觉得智慧北京肯定是正在到来的现实。

这样的憧憬,与读者达成一致的期待。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