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需要注意的是,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定出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优质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服务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公共文化需求和供给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矛盾,“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日益显现。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努力惠及更多群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积极回应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的时代召唤,承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引导人民在精神满足中提高价值判断、思维水平和审美情趣。坚定文化自信,站稳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根铸魂。

丰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完善引导激励机制,为大众文艺创作提供生长的沃土,推出一批无愧于时代,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的公共文化产品。高水平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巩固和提升基层文化阵地,推动“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不同特点,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提升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群众生活,积极培育和推广“村晚”、群众歌咏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文化需求。

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达标行动,切实做好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工作。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设施一体互通、服务一体联动、人才一体培养,显著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加强区域协作和对口帮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等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推动形成全民共享的高品质文化空间。鼓励公共文化机构探索开展特色化、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机制,推广“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建立以公众参与为基础、以群众获得感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和反馈机制。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倡导文化志愿服务,发挥“春雨工程”等示范项目引导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文化志愿服务品牌。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加强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建设,不断丰富资源总量,创新资源样态,提升资源质量,打造分级分布、品质优良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加强与社会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合作共享,注重运用手机端开展服务,推动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依托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公共文化服务受众群体“画像”,提供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运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新技术,加强“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服务,培育打造数字文化服务品牌。

(作者系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