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克”行动铸就“北京蓝”

“一微克”行动铸就“北京蓝”

[中图分类号] D616; X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5-0068-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以“一微克”行动为主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治污工作驶入快车道。2019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1年细颗粒物(PM2.5)、臭氧(O3)年均浓度分别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至此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成就被中组部确定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5个地方案例之一;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纳入“实践案例”,被认为是“在全世界各国特大型城市改善空气质量的历程中堪称奇迹,为全球其他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治理大气污染贡献了‘北京经验’”。

坚决扛起大气污染治理的政治责任

锚定蓝天常在的目标,将大气污染治理作为全市一项重点工作来谋划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

强化组织领导。2013年,成立了市委书记牵头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市长牵头的北京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牵头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分别负责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北京市综合治理、重污染应急。2018年,组建市委书记任主任的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并专门设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项小组,由市长任组长。

强化决策部署。扑下身子抓调研,围绕煤改清洁能源、移动源排放监管、污染企业退出等重点难点工作,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年年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定期研究决策,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生态文明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高规格会议,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科学规划计划,将大气污染防治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季节性强化措施进行有机结合,问题更聚焦、措施更精准。一竿子插到底抓落实。2013年起连续10年召开街乡镇以上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9年起,市委每月召开区委书记点评会议,点评各区空气质量、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通报PM2.5浓度倒数后10名的街道(乡镇)排名。

强化责任落实。打好督察考核问责组合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提高各级各部门狠抓大气污染防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出台《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大气污染防治职责。树立正确政绩导向,将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纳入对各区、市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根据不同阶段的重点,动态调整指标,先后考核了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PM2.5浓度下降率。特别是2020年起开展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既考核PM2.5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等结果型指标,又考核降尘量、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等减排性指标。在全国首创省级环保督查机制,出台《北京市贯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察规定〉实施办法》,开展两轮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建立生态环境、纪检监察部门的协作机制。

强化区域协同。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大气污染防治,必须跨区域联防联控”的要求,加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联防联控。建机制,包括科技治污、信息共享、空气质量预报会商、重污染统一预警分级和应急联动、执法联动等机制,特别是安排10亿元资金支持保定、廊坊合作治污,基本建成国家“禁煤区”。出政策,针对煤电、散煤、机动车、重点行业等治理工作,主动协助中央有关部门出台实施政策,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协调能源类央企加大天然气、优质燃煤、优质油品、电力等的供应力度,狠抓落地见效。强治理,协同七省区市实施压减燃煤、淘汰老旧机动车、退出污染产能、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整治等治理工程。

精准溯源治理助力整体提升

受不利的地理气象条件、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区域污染传输影响,北京市大气污染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抓住重点精准治污,带动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水平提升。

精准锁定“牛鼻子”。空气中的污染物成因杂、来源广,既有自然来源(森林火灾、地面扬尘等),也有人为原因(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PM2.5),还有SO2、NO2等污染物在空气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颗粒物。控制PM2.5既要控制颗粒物的一次排放,也要控制SO2、NO2等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精准溯源解析。2014年起,发挥首都科研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先后组织开展了三轮次PM2.5源解析,量化分析北京市PM2.5来源中的本地排放、区域传输比例,精准识别污染的来源、构成和变化,为有的放矢地治理移动源、燃煤源、扬尘源、工业源和生活源,提供了决策依据。2018年根据第二轮PM2.5源解析结果,将治污重点转移到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扬尘三个领域。

精准应对重污染。建立健全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机制,科学研判区域性重污染过程的来源、传输路径,科学准确启动预警。制定修订《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减排措施、细化减排清单,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一厂一策”应急响应,不搞一刀切,提高应对的针对性、有效性。建立市、区、街道(乡镇)和企业的“3+1”应急响应体系,实现全市统一调度、分级迅速响应的良性互动,加强督察执法,确保应急减排措施落到实处。

开创治污减排新路径新格局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统筹温暖过冬、清洁过冬,打赢燃煤污染的歼灭战。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和太阳能为辅的清洁能源体系,大力推进煤改清洁能源,建成四大燃气电厂,完成近4万蒸吨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130余万户居民的煤改清洁能源。同时实施居民煤改电峰谷电价政策,让市民群众可负担、愿使用。统筹污染减排、改善生活,打好移动源污染防治的持久战。以严格的环保标准推动汽车产业、车用油品升级换代,2021年全面执行“京6B”车用油品地方标准,现行标准与欧盟水平相当;累计推广新能源车50.7万辆,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占比超过70%,领跑全国。统筹城乡建设、清洁降尘,打好扬尘污染管控战。建立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控平台,实时监管2400余个工地(场站),评定123家扬尘治理的“绿牌”工地,对扬尘管控不力的施工单位,暂停在京投标资格等措施。“吸、扫、冲、收”清扫保洁新工艺作业在城市道路的覆盖率提高到94%以上,并扩展到2058条背街小巷。采取绿化、生物覆盖、绿网苫盖等方式,治理裸地、林地扬尘污染。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严控增量,不欠“新账”。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因素,制修订新增产业的禁限目录,8年来累计不受理2万多件登记许可。削减存量,快还“旧账”。以退促降,调整搬迁首钢、焦化厂等40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企业,调整退出3212家一般制造业企业,整治1.2万余家散乱污企业。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意见》,实施健全大气污染防治体系、落实排污者主体责任、完善公共政策、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能力等6大方面、18项改革措施。严格法规标准约束。出台《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明确大气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管控转变,从单一浓度控制向浓度、总量控制并重转变,从政府治理向全社会共治转变的法律地位,设立了加倍计罚等条款,提高处罚额度。2020年聚焦移动源污染,协同津冀同步出台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统筹车、油、路,一体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制定修订41项大气污染防治类地方标准,标准体系全国最全,标准限值整治最严,倒逼企业治污减排、转型升级。强化监管执法。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通过PM2.5高密度监测网络开展精准执法,聚焦空气质量较差的街道(乡镇)开展点穴式执法,推行“公安处罚、环保取证”的移动源执法新模式,严查严管、公开曝光违法行为。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走好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之路。加强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以及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办好“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学习成功做法,引进成熟技术,建成了全国第一套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同时讲好北京故事、贡献北京方案,为更多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借鉴。

坚持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推动形成全民共治格局。发布实施《北京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推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采用动漫等生动形式宣传大气污染防治进展和成效,推动形成齐努力的良好氛围。实施有奖举报,推行接诉即办,鼓励市民监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陈添,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