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疲弱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短板——当前消费面临六大失衡

消费疲弱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短板——当前消费面临六大失衡

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反弹的关键性力量,是中国经济长周期持续发展的先导性、引领性力量。扩大消费需求是保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当前消费疲弱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短板,主要表现为六方面失衡。

国内消费需求与国际消费需求失衡

2020年我国国内消费需求负增长,为-3.6%,2021年恢复了正增长,是所有指标里增长幅度最小的;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80%,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但2022年受疫情大面积反弹影响,消费再一次急转直下,2022年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其中,12月消费同比下降1.8%,扣除价格后的实际同比下降3.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9119亿元,下降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62亿元,下降3.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52453亿元,下降2.3%;餐饮收入额39527亿元,下降16.6%。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5%,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5个百分点。而来自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逆势上扬,2020年中国出口增长4%,2021年中国出口增长21.2%,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外贸保持稳定增长。

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与消费增长速度的失衡

2021年中国消费占GDP增量的比重达到65.4%,2022年上半年消费占GDP比重69.4%,全年预计65%左右。我国2011年消费占GDP比重为51.6%,2019年消费占GDP比重为57.8%。十一五时期我国消费年均增速18.1%,十二五时期消费年均增速15.6%,十三五时期消费年均增速是8.1%,《“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39.2万亿元增加到50万亿元,年均增长5%。这符合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反映出我国消费增长占比越来越高,而增长率总体趋于下降趋势。

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失衡

近几年,中国线上消费需求释放带动作用明显,新一轮技术革命应用持续深化,推动线上消费在我国日益普及,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模式快速发展,新型线上消费创新更为活跃,消费场景日益丰富,创造了诸多新的消费需求。《中国生活服务业消费趋势报告(2022)》数据显示,生活服务消费线上成交额年均增长49%,线上用户年均增长更是达到70%。2022年1-11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增速明显快于线下商品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比1-10月提高0.9个百分点,自9月份起占比连续提升。其中,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吃类和用类商品网上零售同比分别增长15.1%和6.1%。而大量实体店、批发市场和专卖店萎缩。线下旅游规模大幅度收缩,2021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44055.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2.52亿人,比上年下滑42.9%。

满足刚性消费需求与弹性消费需求的供给能力失衡

满足中国人民衣食住行的刚性消费需求,基本上可以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供给体系,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产业配套能力完整。但满足消费空间最大的弹性消费需求部分,存在诸多的硬约束或者软约束。硬约束主要表现为我国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满足高端消费的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还有很大的短板;软约束主要表现为一些制度性约束,如限购政策、对奢侈品消费的限制等。

最终消费率占比高的人群消费能力不足与高消费人群消费能力释放不足的失衡

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社会目前9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62%的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这样的收入结构决定了消费的不平衡不均衡不可持续,低收入人群最终消费率高,高收入人群最终消费率低,而对于高收入人群的高端消费需求,缺乏优质供给能力。2021年,世界银行确定的高收入国家起点为人均国民总收入13205美元。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12551美元,与高收入国家的起点相比仅相差600多美元,但我们的问题是需求结构极度失衡。近日,中国高端消费领域专业研究和顾问机构要客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奢侈品报告》指出,中国已经让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位置。如果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均大幅度下降,中国消费这驾马车就难以奔腾。

储蓄不断增加与消费意愿不断降低的失衡

居民储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支出后形成的,计算公式为“居民储蓄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居民总存款为120.3万亿元左右。其中,2022年新增存款金额为17.84万亿元左右。大幅高于往年水平,超额储蓄规模估计在7.8万亿元左右。近十年国民储蓄率一直处于下行通道,2013年-2019年居民储蓄率中线在31%附近,2020年受突发事件影响升至38%,2021年回落。但2022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又重回上升通道,截至2022年上半年,居民储蓄率达36%,较年初提升5个百分点。老百姓储蓄倾向处于高位,近六成居民倾向更多存款。疫情三年间一个反常的现象是,疫情中的失业或者大量动用储蓄存款本应使储蓄不断降低,但却出现了“超额储蓄”,估计三年疫情期间形成的“超额储蓄”大致在16万亿元以上。由于人们预期减弱,消费意愿压抑、线下消费场景大幅度收缩、就业市场不景气和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了消费意愿和欲望的释放。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